“多谢陛下夸赞,这是臣应该做的。”
帝王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他不怒自威,这话也确实是夸赞。
“你也不错,闻卿做事如此成熟,也是你日常教导的好。”
“多谢陛下。”
大学士立马弯腰拱手。
“周平,一会拿些赏赐给他们。”
“这本书,朕已经看过没有任何问题,让人照着抄录几本,全部留下,这个之后处理。”
“是。”
皇帝靠在龙椅上,眼神再度落到闻时身上,想起之前送来的那几本古书,他的目光又落到了不远处的书架上。
“有功当赏,有错该罚,爱卿踏实能干,认真负责,都下去吧,朕还要看折子。”
这一趟到底也没有白来,而且赏赐比之前还多,二人出宫的时候怀里都揣着八百两银子。
赏赐倒是一样的,也不会被克扣,大学士趁机也给周平塞了几两碎银,闻时也没忘记,跟着一起。
周平自然是笑眯眯的收下了,这都是为人处世。
景元帝这么多年,见过的朝臣只多不少,闻时不是第一个,自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还年轻,眼下的态度值得称赞。
但日后如何不好说,他到底年轻。
帝王夸奖赏赐是一回事,自然也不可能因此就直接给闻时升官。
这本是他的分内事,他做的好,该赏赐,但也远没有到那个程度。
往年编纂的不合他心意的,他都会让大学士重新修改,没必要掩人耳目,只不过来回折腾罢了,这方面,皇帝是很大气的,是什么就是什么。
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聪明,殊不知,面对不同的帝王,作为臣子处事的方法也不一样。
曾经,闻时还在府城读书的时候,黄老先生就跟他们举了好多例子,大臣跟皇帝的例子,为人臣子,在明君,昏君手下,生存法则是大不一样的。
不可否认,闻时跟他真的学了很多,耍小聪明,是最没必要的事情,说不定还会弄巧成拙,尤其是帝王并不昏聩的情况下,更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