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哒、啪哒、啪啪啪哒;啪哒、啪哒、啪啪啪哒……
这简洁明快的旋律,是壮乡特有的美妙乐章。
苏绿宁和沈昊辰,手臂挽着手臂,时而看看脚下的竹竿,时而又抬起头,彼此互望一眼,相视一笑。
情侣双双把竿跳,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灵动默契的动作里,蕴藏着的悠悠爱情,不言而喻。
人生,不过就是一段合拍的双人舞。
好不容易,总算跳到了最后两根竹竿的面前,眼看就要成功跳出竹竿“魔阵”了。
“苏医生、沈先生加油!”
邱老师和新娘子在给他们鼓劲:“依照白山村的风俗,跳过所有的竹竿,就意味着走出困境、来年吉祥!”
好!为了这个吉利彩头,她苏绿宁和沈昊辰说什么也要卯足了劲儿,完成这段竹竿舞!
沈昊辰牵着苏绿宁,纵身来了一个酷帅的“鲤鱼跃龙门”,满心以为可以胜券在握,轻轻松松过关。
结果,却过分得意忘了形,他的脚尖一不留神,被竹竿绊了一下,整个身子就摔倒在地上,跌了个四脚朝天。
苏绿宁的手臂被他牵着,身体也在所难免地跟着跌下去,扑到在他的怀里。
沈昊辰顺势抬起头,在苏绿宁飞扑下来的,花容失色的的脸上,啵啵啵连续偷了几个香吻。
“亲爱的,你今天好美!”
*
歌圩节,不仅仅是歌舞节,更是壮乡青年男女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就纷纷聚集在歌圩点,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心上人对歌。
这个时候,跳完竹竿舞,对歌之前,白山村的男女老少们,就抬着壮乡歌仙刘三姐的神像,在晒谷场上游行一周,祈求歌仙赐予歌才,保佑歌圩节上人人对歌如意,庇护邱老师与他的新娘子幸福恩爱、白首偕老。
青年男女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便坐在晒谷场的河畔边,拉开一定距离,争相亮开嗓子,引吭高歌,相互对唱起来。
第216章 传情求爱抛绣球
通常由小伙子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
姑娘若是有意,就开口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继续唱爱慕歌、交情歌。
男女双方,就这样互相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
歌词都是即兴发挥,脱口而出,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
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整个晒谷场的河畔边上,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
若是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会情不自禁地将怀里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十二花瓣连接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一个月份,上边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种色彩鲜艳的图案。小巧玲珑的绣球上,还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小伙子接住姑娘抛来的绣球后,将它欣赏一番,又向姑娘抛回去。
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那一位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银首饰或者钱袋,抛回馈赠给姑娘。馈赠愈重,说明小伙子对姑娘情意愈深。
姑娘接住小伙子的礼物后,若是收下,就说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
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歌声会更加甜蜜;或是相约到僻静处聚会,订下秦晋之好。
嗖!
沈昊辰接到了一个不知从哪里抛过来的绣球。
初来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