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什么?” 江勒寅挑眉,打断她,“更觉得我们在谈恋爱?那又怎么样?我们是在谈吗?”
“当然没有!” 杨一漪立刻否认,声音有点急。
“那不就行了。” 江勒寅耸耸肩,一副“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样子,“清者自清。我们越坦然,流言就越没有滋生的养料。而且,”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点正经,“你的目标是拔尖班,不是活在别人的口水里。物理瘸腿不解决,你化学又那么一般,靠‘保持距离’能考进去?”
最后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精准地敲在了杨一漪最在意的地方。
是啊,拔尖班!
那是她必须抓住的机会!
为了流言和母亲的猜疑放弃学习?这太愚蠢了!
江勒寅看着她眼中挣扎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坚定光芒,知道自己的话起作用了。
他适时地补充了一句,带着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随意:“再说了,线上看不见人,讲题效率太低。面对面,画图讲思路,清楚多了。省得你老问些基础问题浪费我时间。”
明明是嫌弃的语气,却莫名让人安心。
杨一漪看着他,夕阳的金光落在他眼里,像碎金一样闪烁。
他站在逆光里,身形挺拔,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笃定和可靠。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用力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异常清晰:“……好。我知道了。谢谢你,江勒寅。”
这一次,她叫了他的名字,不再是疏离的“江同学”。
江勒寅嘴角那抹若有似无的笑意终于清晰了些。
他点了点头,没再多说,只是转身,朝着侧门走去,背影依旧挺拔懒散,却仿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
从那天起,一种坦坦荡荡的补习模式开始了。
课间操结束,杨一漪不再犹豫,拿着物理错题本,径直走向七班后门。
江勒寅早已等在那里,有时靠在门框上,有时就站在走廊窗边。两人凑在一起,对着题目指指点点,一个讲解,一个凝神细听。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画面干净又专注。
放学后,江勒寅也会背着书包,大大方方地出现在九班门口,等杨一漪一起走一段路,顺便解答她路上想到的问题。
有时是去食堂,有时是去图书馆的自习室占位子。
每周五下午,那顿“补习报酬”性质的晚餐也成了固定节目。
地点可能换,但两人对坐讨论习题的场景总是存在。
江勒寅依旧毒舌,杨一漪偶尔也会不服气地反驳几句,气氛却比之前线上交流时轻松自然了许多。
然而,他们越是坦荡,落在旁人眼中的“证据”就越是确凿无疑。
“看!又去找江勒寅了!”
“光明正大啊!演都不演了,这都不避嫌了?!”
“江勒寅居然去九班门口等人!我的天,这待遇!”
“周日还一起吃饭!这还不是谈恋爱?骗鬼呢!”
“磕死我了!学霸CP!强强联合!共同进步!这是什么神仙爱情!”
梁淑仪更是激动得不行,拉着林莹天天当“前线记者”,恨不得拿放大镜观察两人的互动细节,然后在九班女生小群里实时播报。
这股风自然也吹到了班主任秦东的耳朵里。
作为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又是江勒寅的竞赛指导老师,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自己得意门生最近行为模式的微妙变化
不再像以前那样独来独往,对物理竞赛之外的琐事漠不关心,而是多了一份……人气?或者说,有了明确的“社交”对象。
第36章 送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