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复来得慢了一些。
就在杨一漪忐忑不安,以为对方嫌麻烦不想理了的时候,手机震动起来。
不是文字,不是图片。
是微信语音通话的请求!
杨一漪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像被捉赃的小偷。
她飞快地扫了一眼紧闭的房门,确认安全后,才手忙脚乱地戴上耳机,整个人缩进被子里,用气声接起:“喂?”
“喂。” 江勒寅的声音带着刚洗漱完的水汽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鼻音,清晰地从耳机里传来,背景隐约是男生宿舍特有的、压低嗓门的笑闹和水龙头声。
“三道题一起卡在斜面临界了?” 他开门见山,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却奇异地驱散了杨一漪的紧张。
“嗯……” 杨一漪赶紧应声,小声解释自己的困惑点。
“受力图画对了吗?拍给我看一下。” 他的声音带着点理所当然的命令口吻。
杨一漪手忙脚乱地翻出草稿纸,借着手机屏幕微光,笨拙地画起来,手机镜头对着纸面。
“方向错了!……这个时候物体是有下滑的趋势,跟上一题不一样,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所以沿斜面向上,你画反了杨同学!”
他的讲解直接在耳边响起,比看图片直观百倍。
江勒寅的语速不快,但逻辑异常清晰,偶尔她反应慢了半拍,他还会不耐烦地“啧”一声,或者用“你脑子被牛顿抱走了?”这种欠揍的语气调侃,但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她的盲点。
一次,两次……
从单纯的语音,不知何时起,竟发展成了视频通话。
通常只对准题目和演算纸,光线昏暗,画面晃动。
但有一次,杨一漪调整角度时,手机镜头无意扫过自己散落在枕边的几缕头发,下一秒,屏幕里江勒寅那边的画面也晃了一下,他似乎是抬手擦了下头发,镜头瞬间捕捉到他刚洗完澡还滴着水的发梢和一小片线条清晰的锁骨。
杨一漪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像被烫到一样飞快把镜头挪回草稿纸上,脸颊瞬间滚烫,连耳朵都烧了起来。
江勒寅那边似乎毫无察觉,或者毫不在意。他的注意力只在题目上,偶尔镜头晃动时也只是含糊地一句“干嘛?”,催促她集中精神。
然而,在七班的男生宿舍里,这早已不是秘密。
李毅洋和吴烁作为“知情人士”,每当江勒寅戴上耳机,对着手机屏幕或写或画,嘴里还时不时蹦出“杨同学”、“摩擦力”、“这步推导错了”之类的词时,两人就会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暧昧眼神,憋着笑,或者故意在江勒寅身边弄出点大动静。
比如夸张地咳嗽、用力地翻书,再配上无声的口型:“又开始了~”
第33章 冷战
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课间休息,李毅洋在教室后排跟几个关系不错的男生闲聊,话题天南海北,最后不知怎的落到了江勒寅最近的反常作息上。
“哎,你们觉不觉得林林最近回宿舍特别‘忙’?” 一个男生挤眉弄眼。
“对对对!晚自习回来就捧着手机,神神秘秘的,还戴耳机!一搞就大半个小时!” 另一个附和道。
“绝对有情况!看他那表情,虽然还是没啥表情,但感觉……啧,春风得意?” 第三个大胆猜测。
李毅洋一时嘴快,带着点掌握核心机密的得意:“那必须的!天天晚上给九班那位‘开小灶’呢……” 话刚出口一半,他突然意识到失言,赶紧找补,“呃…我是说讨论学习!共同进步!对,共同进步!”
但“九班那位”、“开小灶”、“天天晚上”、“煲电话粥”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在青春期躁动的想象力催化下,瞬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