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是什么?”
“ F=ma ”杨一漪立刻回答。
“对,这个就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总站。你所谓的那些‘长得差不多’的公式…它们都是这个‘总枢纽’出发,在不同情境下,比如恒力、变力、只受重力等推导出来的‘支线’。”
他快速在纸上画出F=ma,然后拉出几条线指向几个常用公式。
“题目问你位移,你就找‘位移支线’;问你末速度,就找‘速度支线’。关键是先回到总枢纽,看清题目给的‘力’的条件和要求的‘运动’结果,自然就知道该上哪条‘线’了。”
“这就像在城市里,你要从A到B,不是死记每一条路名,而是知道A和B在交通网的大致方位,选择最顺的路线。”
杨一漪的目光紧紧追随着他的笔尖,看着那些抽象的公式在他笔下仿佛真的变成了纵横交错的线路图,原本觉得孤立的一个个符号似乎有了联系。
她下意识地“嗯”了一声,表示在听。
江勒寅捕捉到她眼神的变化,笔锋一转,指向旁边化学方程式的区域:“还有你说化学方程式乱?那是因为你没找到‘列车编组’的规律。”
他随手写了一个最简单的置换反应方程式:“你看,这个反应,核心是什么?核心是Zn把氢离子H?从SO?2?旁边‘踢’出去了,自己坐上去,形成了新的‘车厢组合’ZnSO?,而被踢出去的H?两两结合成了氢气这节‘新车厢’。”
江勒寅用笔圈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关键部分。
“氧化还原、复分解…这些反应类型就是不同的‘列车编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