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兴环节,陈教授也为她量身定做了多套即兴方案。并且她随时扮演“刁难”的考官,不断变换风格和要求,训练她的临场反应和音乐逻辑。

听音训练也再度加强,陈教授在钢琴上快速弹奏单音、音程、复杂和弦,杨一漪必须瞬间用英语准确报出:

“Major Third”、

“C minor Seventh”、

“Diminished Triad”

……

速度和准确性在高压下被逼到了极限。

为了重点攻克小切分、重拍移位等难点节奏型。

拍打、模唱成了家常便饭,确保肌肉记忆形成。

陈教授还为她找来了伯克利特有的和弦谱标记范例,让她提前熟悉,避免临场抓瞎。

最后四天,像四年一样漫长又短暂。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压榨到极致。

紧张、期待、恐惧、孤注一掷的勇气……种种情绪在她心中反复交织。

12月11日,线上面试的日子终于到来。

杨一漪提前请了假,早早坐在了琴房布置好的镜头前,穿着得体的衣服,化了淡妆掩盖憔悴,但紧握的双手冰凉,指节发白。

电脑屏幕上,即将连接的是大洋彼岸决定她命运的考官。

连接成功。

屏幕里出现两位面试官,一位中年男性,一位年轻女性,都带着友善但专业的微笑。

简单的问候后,面试正式开始。

乐曲演奏和即兴环节都顺利通过,面试官交换了一个眼神,眼睛一亮,听音环节是杨一漪最紧张的部分!

因为线上不像线下面试还有额外准备时间,完全就是考验真实反应能力!

男面试官在镜头外弹奏钢琴。

单音、音程她都顺利答出,到了和弦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属七降九和弦!

杨一漪心脏狂跳,大脑飞速运转,几乎是脱口而出:“Dominant Seventh, flat Nine!”

面试官点头:“Correct.”

她感觉后背出了一层冷汗,但顺利过关。

后续的节奏听辨和视奏,杨一漪集中精神,有惊无险地完成了。

但被问及原创作品《Fugitive》的灵感时,杨一漪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The title ‘Fugitive’ is intriguing. What story does it tell?” Ms. Lopez饶有兴趣地问。

杨一漪稳住声音,目光坦诚地望向镜头:“It’s not about running away from something… but towards a voice. My own musical voice, seeking a space to break free from… past echoes, to find its true resonance.”(它不是关于逃离某物…而是追寻一种声音。我自己音乐的声音,寻求一个空间去挣脱…过去的回响,找到它真正的共鸣。)

Ms. Lopez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接下来的问答环节。

谈到那四年的空白,她不再感到羞耻,而是将它描述为一次对音乐本质的重新发现之旅。

被问及能为伯克利带来什么,她谈起了自己对融合东西方音乐元素的尝试,以及对不同风格海纳百川的兴趣。

当被问到最渴望从伯克利获得什么时,“Freedom”这个词几乎要冲口而出,但她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