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萍母女的诉求和之前一样,要求我继续资助姚兰上学,包括那天在升学宴上对我提出那些条件。

除此之外,姚兰还附加了一项诉求,她要以我干女儿的名义分割我名下的财产。

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母女俩疯了。

我是资助人,姚兰是被资助人,她们母女凭什么对我提出那些物质上的条件?

而且我还没死,姚兰又凭什么分割我的财产?

随着庭审现场被直播出去,一些原本支持同情这对母女的人,已经开始动摇了。

我的辩护人也中规中矩逐一反驳了李翠萍母女的诉求。

庭审第二项是举证。

李翠萍母女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她们的诉求,只能一遍遍以我曾经资助过姚兰六年当借口试图说服别人。

而我的辩护人则当庭播放除了一段监控录像,就是那天在酒店办升学宴时的。

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甄别,我和李翠萍母女间的对话清晰地传达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虽然在之前的陈述中李翠萍母女已经提出这样的诉求,可都是一句带过,此刻听她们亲口说出这些话来,整个庭审现场立刻一片哗然。

旁听席上已经有人开始骂这对母女贪得无厌了。

审判长连着敲了好几次法槌,现场才重新安静下来。

而这段视频证据,也让舆论倒向了我这边。

之后的庭审就顺利多了,结局也毫无悬念。

我的辩护人也在庭审结束前做了最后一次陈述:

「六年前,陈强偶然遇到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在家的姚兰,心生同情便决定资助她。」

「陈强的经济条件尚可,可为什么会突然决定停止资助呢?」

「经过刚才的庭审,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陈强对姚兰的资助毫无疑问是善举,而且是不图回报的那种。」

「刚开始资助姚兰时,有报社想对他做一个专访,宣传他做好事。」

「陈强是生意人,有了媒体的宣传,无疑可以做到名利双收,可他拒绝了。」

「原因在于他要照顾姚兰的自尊,不想让一个孩子背上被人资助才能读书的包袱。」

「可最终他得到了什么?是原告母女无穷无尽甚至愈发过分的索取。」

「善良是美德,可当这份善良被人利用,想借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那这善良是不是已经变质了?」

「没有人能够决定自己的出身,富贵贫穷各不相同,可无论贫富,大家都是人,都有该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陈强可怜姚兰,因此资助了她六年,想改变她不幸的命运,给她一个光明的未来。」

「在这期间,陈强不光承担了姚兰所有读书需要的费用,甚至还在尽力帮助改善她们母女俩贫困的生活。」

第14章

「六年来,光是花在李翠萍母女俩身上的钱,就已经超过了三十万,要知道,他们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而已,陈强没有这个义务。」

「可陈强的善举换来了什么?是这对母女日益膨胀的胃口,是她们无尽贪婪的私欲。」

「她们向陈强提出种种过分的要求,虽然没有威胁,但却利用情感和善意在绑架陈强,这种行为和敲诈勒索又有什么区别?」

「请诸位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们是资助人,你们的资助对象向你们σσψ提出了类似的要求,你们会怎么选择?」

「我不反对行善做好事,善良的人越多,才说明这个世界越美好。」

「但我反对利用别人的善良来满足自己。」

「不是谁弱谁有理,不是谁是原告谁有理,法律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