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慎会注意到她因为长时间盯着数据而揉捏眉心的动作,默不作声地递上一杯温度刚好的咖啡。
他会在她遇到实验瓶颈,对着复杂公式蹙眉沉思时,恰到好处地走过来,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引导性的问题,帮她理清思路,点燃灵感的火花。
“清璃,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试试看?”他总是用商量的、平等的口吻,从未流露出任何居高临下的姿态。
有一次,她因为一个关键实验数据连续失败而倍感挫败,深夜独自留在实验室重复尝试,情绪低落至极。
傅慎竟然去而复返,手里提着一个小小的纸袋,里面是一块她偶然提过喜欢的黑巧克力蛋糕。
“补充点能量,也放松一下大脑。有时候,答案会在你放松时自己跳出来。”
他没有过多安慰,只是安静地陪她坐了一会儿,那种无声的陪伴,却比任何言语都更能安抚人心。
苏清璃一向习惯了单打独斗,可现在有了傅慎在身边引导她,她轻松了许多。
这次申请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困扰学界许久的难题,难度非常大。
无数个日夜,他们泡在实验室,对着闪烁的屏幕和复杂的仪器,反复推演、验证、失败、再尝试。
傅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深深影响着苏清璃。
他对每一个数据都要求极致精确,对每一个假设都反复拷问,这种近 乎严苛的“轴”劲儿,非但不让人讨厌,反而给人一种无比踏实可靠的感觉。
在一次激烈的学术讨论后,他们碰撞出了一个极其大胆新思路。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与光芒。那之后,更是几乎形影不离地扎在实验室。
终于在一个普通的夜晚,屏幕上,出现了一组极其漂亮的数据曲线。
而这组数据恰好完美地吻合了他们的理论预测!
两人几乎同时屏住呼吸,紧紧盯着屏幕,反复确认。
几秒钟的死寂之后,苏清璃难以置信地捂住嘴,眼中瞬间涌上激动的泪光。
她下意识地转头看向傅慎,傅慎也正看着她,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里同样闪烁着巨大的喜悦。
“傅教授,我们成功了!”苏清璃惊喜地喊出了这句在心里设想了无数遍的话语。
傅慎的嘴边浮出一丝浅笑,他没有像年轻人那样欢呼雀跃,只是深深地望着她,然后,缓缓地、坚定地朝她张开了手臂。
那一刻,长期共同奋斗积累的默契、欣赏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苏清璃没有犹豫,向前一步,轻轻投入了他的怀抱。
他的怀抱温暖而宽厚,没有紧紧拥抱,只是用手臂环住她,像一个安全而可靠的港湾。
苏清璃将脸轻轻靠在他肩上,泪水无声地滑落。这是喜悦的泪水,历经艰辛后获得巨大成功的欣慰。
“我们做到了,清璃。”他在她耳边低声说,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激动震颤。
“嗯,我们做到了。”她轻声回应,声音有些哽咽。
第二天,实验成功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学术界。
所有人都期待着论文发表的那天,这篇论文一旦成功发表,那么苏清璃将会成为A大最年轻的终 shen教授。
苏清璃无暇多想,继续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论文写作中。
一篇科研论文的产出更是需要极为细致的描述和充分的论证论证过程,容不得一点漏洞。
在这方面,傅慎的经验明显比苏清璃强的多。
于是两人开始通力合作,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部分。
有时候,两个人甚至为了完成关键部分的写作,在办公室里通宵。
这样的朝夕相处,让两个本就互相欣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