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2 / 4)

“臣下知道错了!回去一定向孩子们道歉!臣下这就把孩子送……”斋藤朝信激动的手足无措,临到头又有些担心道:“这事我得和阿菊商量一下,万一阿菊不同意……咳!怎么会不同意呢!只是我怕阿菊会舍不得呀!”

“那就回去好生与阿菊姐姐商量,余可以承诺,以后阿菊姐姐可以随时到御所里看孩子们,至于你嘛!丧失这个资格了。”这是吉良义时第三次瞪他,他对这个义姐夫真是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论军略武勇都是当世一流,政务还行谋略一般,为人处事就差了一大截,也不知道阿菊姐姐是怎么看上这个狗熊一样壮实的家伙。

撵走斋藤朝信还得继续研究文书,自从五年前下向越后以来,越后就开始积极贯彻朝廷与幕府的相关法令,除了撰钱令、乐市令以及兴起伝马制等政令之外,还有一条就是禁止民间土葬的习俗,在曰本土地稀缺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朝廷三令五申禁止民间土葬,严禁把耕地当作自家坟地使用。

但居于乡野之中的愚夫愚妇们依然顶风作案,直到吉良义时到来后才逐渐有所好转,最近三年凭借同心众及吉良忍者的监视及严厉打击下,土葬之风基本禁绝,原先的坟地在当地农民、宿老地下人,以及五智国分寺的高僧见证下将尸骸重新火化,迁到五智国分寺设立的墓园里重新立碑入殓。

这是最好也是唯一能刹住土葬风气的办法,随后这三年里越后的本地寺院神社就多了一项经营公共墓园的工作,雇佣当地农民担任守墓人,以免税赋允许在墓园附近栽树种菜,凡是经营公共墓园的寺社都必须负担起维护公共墓园清扫修缮的曰常工作,作为奖励吉良家会给予一定的免税赋的优惠。

很快寺院神社就把生意打到公共墓园上,拉起土塀将公共墓园围起来,并在正门建立祈福堂并驻扎僧人神官,来往拜谒先祖的农民们可以在祈福堂里花五文钱为先祖写下一段祷言,还可以在这里买到廉价檀香、瓜果、鲜花等各式贡品。

僧人们趁机在逢年过节会来开法会为过世者做法会,只需要当地农民每人凑上一份子就能为先祖诵读三天的经文,神社也把巫女请出来天人踊为祖先祈福,很快一个完全福利姓质的公共墓园就变成新的增收项目,虽然自己经营的土地田产被先后没收,但寺社众们并没有因此困窘,反而凭借本身的祈福香油钱以及新开发的墓园赚的更多。

禁止土葬的风气的主要原因是节省土地,这是与撤并新村配套的政令,要知道武士们据交通要道筑城而守,阡陌交通间织成一张繁密的大网,各乡甚至各村都有自己的小砦,每个山头都有可能扎着土楼山寨。

这种破玩意对于大名来说屁都不是,不过世间的道理总是可以正反两说,你可以一力降十会,他们也可以蚁多咬死象,一旦某个地区无法安抚住,就会有不老实的国人隔三差五跳出来揭个反旗,他们也不用攻城掠地霸占城池,只需要笼城而守就能恶心死一票大名。

因此吉良义时才会迫不及待的撤并新村,顺便把这些山寨土围子全给拆了,等于变向的施行一国一城令,另一方面禁止民间土葬习俗,并积极加强各地国人与宗族之间的来往,举行相关的认祖归宗仪式加强认同感,以修缮菩提寺重修家谱为纽带,逐步化解国人之间的对立矛盾,逐渐把国人的联络网从土地为核心转移到其他方向,并将这些国人掌控在现有武家体系内。

忙活一下午才把一摞资料看完一半,看看屋子里还有几摞文书资料静静摆着,吉良义时顿时觉得一个头两个大,丢下越后一摊子事跑去打了几个月的战争,回过头这些公务就积压这么高一摞,好在许多文书不需要他定夺,只需要看一遍知道大概的流程意思。

每的地区每个季度的收支,每个工程项目的钱款的流水账务的厘定,进度报告未来工作重点展望等等看的那叫一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