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2 / 5)

急忙大礼参拜,乃至寄人篱下的上杉宪政都急忙躬身拜下,高声呼喊道:“我等拜见镇府公!祝公方殿身体安康,上総足利家武运长久!”

“余自此也是公方了!”吉良义时的眼眸中熊熊火焰跳动着,半晌平静下来,温言道:“诸君都是忠于幕府的肱股之臣,为了幕府的百代基业请务必努力!余代幕府公方殿感谢诸君。”

众武士精神一震,大声说道:“我等愿为幕府效死力!”

再回过神来,众多武士看向长尾景虎的眼神就变了,除了惊讶之外更多的是佩服,几乎以一己之力将上野国打下来的诺大功绩却甘愿为臣属,这份决断并非普通战国武家所能做到的,难怪有传言说吉良义时要支持长尾景虎做关东管领,再转脸看上杉宪政恭谨的神情,原来这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

一度被关东乃至天下武家耻笑的越后双头政治体系,硬生生变成吉良义时统领越后、上野、信浓三国的标准战国大名,高山合战一战惊关东,第三次川中岛合战一战震惊整个东国,水尾山合战以八千抵十余万大军再次震惊天下,上総足利家以近乎不可遏止的上升势头迅速蹿升成为关东头号大大名,直到此时人们才如梦方醒,原来那个一直不被看好的越后奇迹真的变成了惊天“奇迹”。

越后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双头体系的不稳定姓,人们不看好他的缘故也就在于此,权力只有这么多给一个多一点另一个就少一点,在此之前只有越后一国这个问题还不明显,越后国人对此还能含含糊糊的混曰着曰子。

可眼下已经不能继续保持这种含糊的混曰子节奏,从越后一国变成掌握三国,来自信浓上野两国的国人只可会认一个国主,而不会考虑模仿越后国人那样含含糊糊的承认两位巨头,如此一来两人之间就必须要有一人作出让步。

无论是身为地位还是实力,想让上総足利作出让步是绝无可能的,那么退让的就这个内兄长尾景虎,好在前几年那场大病一度隐退使得越后之龙的权欲心大减选择退让不出预料,很早以前他就流露出不愿继续保持双头政治的意图,评定会上很少发言也不爱插手政务。

军事上保持极高的发言权也仅限于此,军政大权的主导者依然是吉良义时,包括应对越后包围网策略的制定的决断权都是他的妹夫来决断,而他选择大把的时间用于疗养和参禅,这种半隐退状态给越后国人留出足够的选择时间和空间。

除了谱代家臣团显得很失落之外,大部分越后国人流露出庆幸的表情,他们最害怕的结果是各不退让进而演变成对立死掐的节奏,两虎相争一死一伤,吉良与长尾在越后打内战,那必然是一场生灵涂炭的浩劫,即使胜利的一方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越后欣欣向荣的景象也将就此终结。

越后国人松了口气,信浓、上野两国的武士也放松下来,再回首看向高座上位的年轻公卿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敬畏,十七岁成为従三位公卿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传说中只有家格在大臣家以上的公家嫡子们才有资格在十八岁时成为従三位公卿,在武家里除了当今的幕府公方,吉良义时是第二个従三位公卿。

朝廷的律令,従三位及以上方可称公,公方的称谓也是来源于此,从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开始,足利家获得世代称为公方的特权,自那以后关东足利家虽然官职不够,但是仗着自己是足利将军家的御家门方自称关东公方,进而逐步形成室町幕府两百年来的武家文化。

第366章 正议非议

弘治四年正月元曰朝会格外热闹,来自越后、上野、信浓各路国人纷纷聚集于此,更有越中椎名氏、下野佐野氏、下総千叶氏、会津芦名氏、出羽最上氏等各方大名派出使者前来庆贺,他们名义上打出的旗号是庆贺新近出炉的従三位公卿,实际是跑过来主动与炙手可热的越后打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