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3 / 3)

:“甲斐源氏应该比武卫殿的家门差一些,毕竟河内源氏嫡流是当今公方,作为上総足利家的家督,武卫殿显然要高过武田大膳殿的吧?”

“对对!官位上也能看出来嘛!武卫殿年纪轻轻就贵为従四位下左兵卫督,武田大膳年过三旬,官位还是従五位下吧?呵呵呵……”本庄实乃这么一说,当然没人会再多嘴,这么一比确实能体现出差距。

武田晴信当政这十几年官位一步没挪,而这位武卫殿从元服开始就一步一个台阶飞速蹿升,十三岁就是従四位下,以后坐坐公卿不在话下,当今公方足利义辉在今年三月初,晋升正三位権大纳言、右近卫大将如元,可是比真金白银还真的公卿。

“正是因为受到难民们的触动,本家才下定决心做一些事情,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公益事业。”

“公益……事业?是什么东西?”直江実纲仔细咀嚼这个古怪的名词,百思不得其解。

“就是公共姓的,而不是做一些与民争利的事情,本家初步计划出资永乐钱一万贯文,用于对关川、信浓川、阿贺野川、姬川、加治川的堤防重修加固以及部分河道的疏浚工作,预计需求人工三万五千人次,工期为入冬后十一月前结束,收尾工作不会拖到正月来临。”

“哎呀,三万五千人?那不是十分之一的人口都要负担普请役?可是今年的普请役我们已经用于救灾了,这么大的工程是不是有点……”

“诸位请不要误会!”山本时幸挺身而出为家督排忧解难,中气十足的说道:“所谓普请役就是平民以负担劳力义务劳动完成领主的施工建设诉求,而我吉良家的工程不需要义务劳动,而是有偿雇佣,工期之内一曰两餐干粮汤食一应供应。”

“嘶!”越后国人一片抽气声,就连本庄实乃与长尾景信也低声赞叹道:“啧啧!好大的手笔呀!”

三万五千人管一曰两餐,工期持续两到三个月,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三万五千人可以节省下两到三个月的口粮,而且在这大冬天里农民们都闲着没事干,如果有领主愿意提供两餐管饱的活计,保准有一大群人抢破头。

中世曰本的农民生活有多么艰难,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一排溜跪坐在大广间外廊下的是越后的小豪族们,他们多数有个五六十石知行的样子,没资格进入正厅参加饮宴,就只能坐在殿外喝酒吃肉,这些人放在中国古代也算富农或者小地主,这些小豪族平时也要弯腰下田里耕地除草。

至于更穷的地侍阶级,知行最多也就二三十石,有些也就十石八石的水平,大概就和上野家成与下平吉长争夺的五反土地差不多,换算成中国的土地单位差不多就是八亩地,一亩产粮不到一石,差不多就是这个程度。

这些地侍就是农民,平时扛着锄头,战时扛着太刀竹枪上阵,在乡下穿着破破烂烂的旧衣服,不修边幅的样子和个农民一模一样,只有正式觐见领主或者参战时才会翻出平时舍不得穿的胴丸,挎着太刀手持三间枪威风凛凛的带着几个为自家耕种的农民去上阵。

三万五千人省下两三个月的口粮,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有三万五千人份口粮支撑更多人活下去,那些村庄里的老人不会因为缺粮而驱赶到荒野中自生自灭,婴儿也不会因为缺粮而投入河中溺死,更不会出现老人自告奋勇装作山猪被农民捕捉杀掉做成“山猪肉”吃掉的惨剧。

“武卫殿真是大善人啊!”立刻就有长尾家的旗本豪族武士激动的向他叩首,一边发下善愿:“愿观世音菩萨保佑武卫殿和公主殿下多子多福!”

“愿药师佛保佑武卫殿和公主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