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参与练习。
历年的跳丰收都有专业团队来操办,王局给向嘉洋介绍了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姓周, 其他人都喊他周伯, 向嘉洋也跟着这么叫。
周伯一见到向嘉洋就很兴奋,直夸他长得好:“小向, 你留在风铃岛吧, 明年的跳丰收你还做云雀!”
文化馆为了跳丰收已经清空了场地, 专门空出来给他们练习,说是文化馆, 其实一共也就一层楼, 里面几乎没有其他陈列, 倒是照片墙上存放了很多活动的留影。
“去年跳丰收举办得很好,我们宣传片不仅在各大平台破了1000万播放,还上了央视。”周伯介绍, “去年的云雀是我儿子, 但他考上飞行员了,空不出假期回来,导致我们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幸好有你在。”
向嘉洋跟着周伯去看那些照片。
云雀需要戴假发,服装是青衣, 材质轻薄, 光线照射下有微妙的光泽变化,模仿的是鸟羽的色彩。民俗老师根据神话中云雀的特点, 设计了一条深棕色的腰封,需要紧紧束缚出云雀的腰身,避免在起跳时被风吹乱了戏服, 影响观感。
而这条腰封上镶嵌徽扣,还悬挂着串有羽毛与铜钱的皮质流苏。
画面上的人肩披一对仿生翅膀,由轻纱制成,边缘缀满渐变色仿羽毛绶带。
“为什么没有穿鞋子?”向嘉洋注意到云雀的脚踝处还系着红绳,绳上也有小铃铛。
“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嘛。”周伯笑起来,“赤脚是纯洁神圣的象征,而且脚不沾地、一尘不染也有寓意。”
向嘉洋了然。与云雀不同,山君作为跳丰收中的承接方,形象设计核心为沉稳、力量,脸颊上还有战纹,用深褐色油彩画上象征性的原始图腾。
山君的衣服则是赭石色,裤腿宽松,做成束腿的灯笼状,方便下盘发力,而手臂则缠绕臂缚,上面钉有铜钉,刻有符文,保护在托举时最容易受力的小臂。
向嘉洋不由得想象了一下,陈述打扮成这样会是什么感觉。
一想象,他就有点不好意思。
总之肯定很酷很可靠很帅气吧!
现在是傍晚,天色渐渐沉下来,文化馆在池塘边,向嘉洋能听到青蛙的呱呱声,树上的知了也叫个不停,一百米开外的小溪里还有放学的小孩在打水枪,但这些声音并不嘈杂,很有生活气息,伴随着屋檐下的风铃一起平抚人的心情。
熟悉的保时捷停在池塘边,陈述带上车门走下来。
“陈老板!”向嘉洋高举起手和他打招呼。
陈述朝他点了点头,手里拿着个丰收袋,里面好像装了东西。
“走吧周伯。”陈述道。
文化馆的祈福台建设在林子里,要跟着鹅卵石路走三分钟才能看到,道理两边的路灯年久失修已经坏了,周伯拿着手电在前面带路。
附近的小学在放萨克斯版的《回家》,悠扬动听,向嘉洋分神了,周围乌漆嘛黑,他一脚踩到了一坨软绵绵的东西,定睛一看好像是某种动物的排遗物,他吐吐舌头一脸悻悻,暗道还好没摔倒。
陈述回头,一把抓住了向嘉洋的肩膀,给向嘉洋时间站稳后他问:“要不要牵你?”
陈述不愧是能做山君的人,他只是随意地站在那就有种力量感,肌肉饱满,手臂结实。
“哦”向嘉洋鬼迷心窍,“好啊。”
陈述礼貌地抓住他手腕,把他往前拉。
温热的掌心紧贴着手腕上的皮肤,陈述长得高,骨架大,导致他的手指也很长,一只手圈着向嘉洋手腕时手指竟然还能多出来半截。
如果周伯这时候回头,用手电一照就能看见向嘉洋脸上的傻笑。
三人来到林中的祈福台,祈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