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4 / 35)

太阳慢吞吞地爬上了天,日头渐渐高涨,年后镇子上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老客们陆续上门,铺子里又热闹起来。

“哎哟,终于开门哩!就馋你们这口哇。”胖大姐头一个踏进门,笑得眼弯成缝,“可等死我哩!”

纪小雨连忙笑着迎上前,“大姐快请进,这就给您备上,保管解馋!”

付知晓仔细清点完食材,确认一切无误后,转身对她们简单交代了几句,便又匆匆提起衣摆跨出门槛。

外头天光正好,街市上已然热闹起来,人流如织,商家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她心里清楚,好的铺面实在紧俏,多耽搁一刻,说不定就被旁人定去了。于是不由得加快脚步,穿过熙攘的街巷,往西街去了。

付见煦在后厨心不在焉地备着菜,心里仍反复掂量着为纪小雨寻教书先生的事。先前托付知晓帮忙打听,却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连付知晓那样的人都找不到,以她自己这点人脉和社恐的性格,更是难如登天。

她双手机械地择着菜叶,眼神却在发呆。正犯着难呢,余光一瞥,正看见陈真在一旁利落地揉着面,姿态沉稳,手法娴熟。

就在这时,她忽然福至心灵——眼前这间付纪食铺里,不就有一位现成的文化人吗?

付见煦眼睛提溜一转,放下手中的菜,凑近陈真身旁,压低声音问道:“真真姐,司文的那位先生,当初是从哪里请来的?”

陈真揉面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她侧过头看向付见煦,脸上带着些许诧异,“司文的先生,是咱们镇上唯一一位举人老爷的女儿。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家里也有孩子要读书?”

付见煦点了点头,语气认真,“我想送小雨去念书。”

陈真闻言更是惊讶。愿意送妹妹读书的姐姐并不多见,她沉吟片刻,便细细说起那位先生的情况。

原来这位先生姓柳,名和光,自幼聪慧,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却因是女子之身,与科举无缘。于是她自立门户,开塾授课,专收女学生,她的课极好,但凡上过的便没有不夸的。

但这位先生立下了几条严格的规矩,其中头一条便是——不收已经出嫁的女子。

付见煦一听,心里不由一沉。纪小雨早已与她成婚,这一条规矩便将她们挡在了门外。但她还是仔细记下了先生的住址,心中暗想,总要备些见面礼,带上小雨亲自去试一试。

成与不成,至少尽力而为。

下工后,付见煦在厨房里边准备着给谢音挽的病号餐,一边将今日从陈真那处打听来的消息细细说给了纪小雨听。

她低头利落地切着肉块,语气轻柔,“在镇子上,那位先生许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了,她虽有那样的规矩,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去拜访拜访,没准先生见我们家小雨伶俐,起了惜才之心呢?”

纪小雨正往灶里添柴,闻言动作顿了顿。火光映着她安静的脸庞,她轻声说:“姐姐,等我们得空了就去看看吧。若实在不行,再找别人也好。”

付见煦点点头,“那位先生虽好,但别处也不是没有好先生,要是不成,我们还可以再想别的法子。”

她悄悄用余光瞥着底下的小姑娘,生怕小姑娘因此失落,声音放得更柔,“小雨别担心,漕津镇找不到,我们就去县城找。将来还要把咱们的食铺开遍各地——我就不信,天大地大,会找不到一个愿意教我们家小雨的好先生。”

纪小雨没有抬头,只轻轻“嗯”了一声,低下头去。

姐姐,你怎么待我这样好。

付见煦见她低头不语,以为她仍在难过,连忙岔开话题,语气轻快地说:“今晚我们吃肉圆汤!我做的肉圆汤可香了,你不是过年最爱吃四喜圆子吗?这个比那个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