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江南(二)(1 / 3)

两京纪事 穷其枝叶 5927 字 2天前

北方已经入冬,秦岭以南却还是切切实实的秋天,男女老幼都穿着薄衣,意态慵懒,而这本该是个忙碌的季节,因为起伏的山峦深谷里面,秋季水稻已经成熟,等待着人们去收割,金黄饱满的稻穗,多年难得一见。

但是经过了那么多次战事,他们有点勤劳不起来了,多少次与天抢时间,与地争利,一辈子忙忙碌碌,战争把他们辛苦挣得的一切摧毁了一次又一次,现在又突然把曙光捧到众人的面前,期待着他们撇来一个富有生机的眼神,给予崇拜的笑意,他们信步走过,不屑一顾,貌似看透了似乎活着也就那么一回事。

茶陵尤其如此,茶陵位于江南西道衡州东部,境内有景阳山,也称“茶山”,以产茶著称,“茶陵茶”闻名天下,远销海外,许多文人墨客踏足留迹,许多本地茶商靠外出贩茶腰缠万贯,定居洛阳、长安。

但是战争令茶业萧条,茶树被毁坏,尽管这里是罕见的未遭战火波及的地方,人们现在种茶也不那么殷勤了,反而慢慢改种水稻,粮食作物代替了经济农作物。

单向的人口流动箭头一变,由向外转为向内——天宝、至德年间,有很多外乡人来到这里,买屋置地,开垦田园。

所以当外面战火连天的时候,茶陵反而热闹起来,绿林绵延,梯田满坡,茶树花树点缀其间,山上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鸡鸣狗吠,欢声笑语不断。

这里的闲意跟战争留下的创伤无关,人们自给自足,怡然自得,是真的惬意快乐。

徐直脱下围裙,从草屋里出来,将窗户上的瓦罐放到篮子中间,里面盛着粳米浆饭,腊肉咸菜,还有她特意做的桂花酿,这是用今秋的桂花新做的,是徐回的最爱,上面还淋了一层蜂蜜,只是想到徐回见到她一定会露出开心的模样,她就甜甜地笑了。

阿黄在篱笆下的菊花丛中吠叫,提醒她该出发了,徐直挎起竹篮,荡着裙摆愉快地走到门前,招呼着:“阿黄,出来,我们要一起去找阿兄了。”

阿黄早就站在了她的脚边,但是这是她的口头禅,每次出门她必然要喊一遍。

阿黄围着她吐舌头,柴扉落了锁,篱笆上的蔷薇花也随着她离开的步伐悠然落下来。

他们至德一年来到这里的时候,也是秋天。

徐回把她从长安带出来,到处都在打仗,他们无处可去,辗转于华山,终南山,太白山,但是都好景不长,因为这几个山头里面住着很多隐士,总有官兵过来搜山,邀请他们出来做官,或者借此立一个求贤若渴的名目,总之山虽然大,住在里面一点也别想得到安宁。

那一阵徐直的身体很不好,她受了刺激,什么都忘记了,还怀了孩子,徐回对她过去的经历一点也不了解,甚至可以说刻意去回避那段过往,他不敢想她吃了多少苦头,单是想到有人用肮脏的双手碰过她,他就忿恨切齿,痛不欲生了,他真想将所有接触过她的畜生通通碎尸万段。

不管那是谁的孩子,那种情况下都不能生下来,在他们稍微得了一点安宁之后,她的身体好了一点,也不那么排斥他的接触,堕胎药是他哄着一勺一勺喂下去的。

她流了很多眼泪,也流了很多血,血在两人依偎着的身下蔓延,浸透了他的衣袍,也浸透了床单,她哭了一整晚。

那一整晚,他抱着她的手都在发抖,双唇不停地吻着她的额头,一遍一遍地告诉她:“只会疼一次,以后都不会让你这么疼了。徐直,你坚强一点。”

“我们就快要挺过来了。”

“我们以后永远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我会一辈子对你好。”

所幸她真的挺过来了,离京的时候,他趁乱从皇宫里拿走了很多金银珠宝,那些东西在黑市上置换的钱足够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他用那些钱把她照顾得很好,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