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3 / 28)

贾家的名声传扬开去,竟然有了教女有方的美誉。

一时之间,贾政变得炙手可热起来,真有不少同僚故旧来打听他的家事。都想娶一个如宜妃娘娘般,有风骨有气节的姑娘。

贾政被奉承得飘飘欲仙,当真觉得自家就如传言那样,非同俗流了。

这天,勤勤恳恳干完工作的贾政收到了一封信。信是从广福来的,贾政看过之后高兴的不得了。

写信的人是冯唐,他写这封信来,是想为他手下的一个先锋官,向贾政提亲。他们看上的,正是贾家的三小姐,贾探春。

冯唐的这位部下名叫裴鸿,也是他的义子。

早年间,裴鸿的生父裴枢就在冯唐麾下效力,和冯唐是过命的交情。

裴枢因公殉职后,他的妻子不到一年也就病逝了,留下裴鸿一个幼子,差点叫那群见财起意的族亲生吃了。

冯唐得知了消息,就去将裴鸿接走了,亲自留在身边照管教养。

可以说,比起他的亲儿子冯紫英,裴鸿跟在冯唐身边的时间更长,也更得他器重。

广福一役作为先锋军,俘虏了匪首的小将,就是裴鸿。

贾家不愿和亲的名声在外,早被冯唐等人看作是隐藏的主战派,自认在保守派中,他家是难得的明白人。

所以义子功成名就之后,冯唐就急着替他求娶贾家的姑娘。

这其间,当然也不乏另一重考量——贾家是军功出身。

虽然贾家这些年子孙不继,没有近亲在军中效力了。

但他家在军中,依然还有别人没有的便利和声望。

为着这些原因,贾家对出身不显的裴鸿来说,当真是一门好亲了。冯唐为了这个义子,也算是尽心竭力。

贾政看到冯唐言辞恳切的信,心里欢喜不尽,觉得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亲事了。

可刚要提笔应下时,突然想到了远在深宫的女儿,踌躇一番,不禁又将笔放了回去。

经由上次的事,贾政也看出来了,元春是很在意探春这个异母妹妹的。

他担心他这边刚答应下来,元春那边若是不满意这场婚事,又去皇上跟前闹一场,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他如今可再受不住这样的惊吓了!

想定之后,他一面给冯唐去信,说是很中意这位女婿,但想先看看人。

另一面加急给元春去信,把自己的意思说明白了,也问问元春对这门亲事的看法。

元春接到贾政的信后,颇有些哭笑不得的意思。但一想到探春的上一场姻缘,毕竟是被自己破坏的,就觉得始终有一份亏欠在里头。于是她也很慎重地拿着老爹的信,去讨周高昱的主意。

“裴鸿?朕有印象,的确年少有为,难得相貌也周正!上次进京献俘,就是他带的队。听说他们的队伍堪比古时掷果盈车,原来他和冯唐还有这层关系!”

听着倒果真是位少年英才,元春心中欢喜,连忙去信贾政,让他好好考察对方人品性情,还有家中详情。要是都没问题,就可定下来了。

事后想了想,元春又给老太太透了意思。老太太见多识广,请托她帮忙探问,要比贾政牢靠得多。

事情过了半个月,两边竟都有不错的消息传来。

元春心中觉得这亲事不错,可到底还想问问探春自己的意思。

但若直接去问,哪怕是嫡亲的姊妹呢,也实在有些太惊世骇俗了。

于是曲线救国,元春让柱子送中秋节礼的时候,察言观色一番,看看探春对这件事的想法。

“三姑娘脸色不错,待人接物还和以往一样,大方得体。近来老太太对她也爱重的很。”

有了这样的回复,元春终于去信贾政,示意他可以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