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因(2 / 4)

那些小姐们的随侍丫头更惨,罪臣家奴,再加上伺候不力,统统被拉去了辛者库。那段日子,储秀宫简直风声鹤唳。

元春也病了,抱琴守着她天天哭,唇周一片燎泡。元春好时还能安慰安慰她:“东府里的贾敬大伯父倒是打定了心思一定要跟着前太子的,可惜前太子虽看好他,但储君面前奉承的人不少,大伯父这条腿也是将迈上没迈上一般,并未实际办得什么差使。

贾府又是老臣,功勋之家,皇帝且砍不了那么远。只要家里应变得当,这次就算是有惊无险。”

性命暂且无忧,只是前途命运就不好说了。每每想到这里,元春心里就仿佛被油煎炸一般。

才入宫的女孩儿,心思就如同写在脸上一样,还好此时病的人也多,元春在里面并不太显。只是原本娇花一般的面容,病了几个月暗淡了好些,再加上吃的不甚如意,人都几近瘦脱了像。

那些家中无甚挂碍的小家姑娘虽然也急,可因着原本的指望就不高,所以反倒比元春她们要自洽得多,其中几个容颜略好些的,在此时倒大大的显了出来。

后来前太子,也就是义忠亲王一案完结。老皇帝忽而巴拉地想起她们来,微薄的愧疚心作祟,提到眼前见了一面,指了四个颜色最好的服侍自己。

其他的都着令内务府封了女官,并准一同入宫服侍的丫头继续服侍,等到了二十五岁请了恩旨就可还家。

这一番操作又是令人意想不到,倒比元春之前预料的好不少。若是充做普通宫女,这群养尊处优的世家小姐们还有的苦头可吃呢!

只是可惜了那四个被老皇帝选中的年轻女孩儿,一树梨花压海棠,究竟又是什么喜事呢!

可被古人说中了,福兮祸所伏,自古福祸相依,吉凶本无定数。

至于元春几个世家姑娘,好好的变成了伺候人的奴婢,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事事操心,这其中的艰辛还在其次,只心里的落差就折磨得又凋零了几个,几年后,颜色形容也就如同宫中其他宫人一般了。

前世,元春还算通达,正经是老太太培养出来的。虽消颓了一阵子,到底调整好了情绪。

后来太上皇退位,新帝登基。凭借着贾府和甄家的老亲以及自己多年的小心奉承,元春攀上了甄太妃,一跃之下鲤鱼翻身,以二十一岁“高龄”成为了新帝的贵妃,又为贾府延续了二十多年的荣耀。

只是这其中滋味,元春每每回忆起来都忍不住苦笑着摇头叹息——

当初新丧,元春自觉这些年来也算为了贾家鞠躬尽瘁,对得起那十六年的养育之恩了。奈何宫中岁月消磨人心,骨肉亲情被物化后只剩下虚伪的奉承与索取。

细想自己的一生,何尝不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可即便再恨,若是没有这微薄的亲情做支撑,自己也许都熬不过那寂寂深宫中二十七年的岁月。

或许是太过不甘心,元春死后并未急着走入轮回,更拒绝了所谓“警幻仙姑”的指引,去什么太虚幻境归案,而是漫无目的,无知无觉地游离于这天地之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机缘巧合之下,她看到了一本名为《石头记》的小说……原来,那深宫中多年的倾轧与纠缠,到头来不过是落于书上寥寥四句的判词!

元春的不甘与愤恨最终化为索然,坦然看着身体逐渐消散于天地间……就这么离开也挺好的,元春想着。谁知恍惚之后一睁眼,竟看见陌生且年轻的抱琴轻轻摇着自己说:“司侍,时辰到了……”

元春:……老天爷!你即便是要我重来一次,或是进宫前,或是封妃后。我便是有了大因果,才要将这宫中岁月都再次遍历一遭,才偿还得过吗?

没错,元春回到了太上皇选妃之后,她们被内务府带回去学规矩派差事之前。这无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