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2 / 3)

二楼的小茶馆里,听着台上的说书先生说着洛镇的历史。

洛镇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慢慢起来的,那时候一个姓洛的千户,带着自己兵躲到了这里,洛千户有人有钱,很快便招徕了这边的百姓归附,又因为这里地势偏远,免于明灭清亡的战乱,而之后的战乱纷叠和这个与世隔绝的小镇也没了什么关系。上个世纪花国建立全国普查人口时,才把这个小镇扒拉了出来,通了火车——

只是也是因为地势偏远,没能发展起来。

就是这些年旅游的人多了,也是被美人村带起来的。

皂荚有一搭没一搭的嗑着瓜子,耳朵里听着眼睛往外望着,看着整个镇子的布局,觉着这个洛镇果然是个十分有意思的地方。

第44章

整个镇子没什么高楼,多是用青石砌成的二层小楼,这座酒楼恰巧在镇子的最南边,可以俯瞰整个小镇。

而他们来的车站,正好修在镇子的西北角,也是整个小镇所在的生门之地。

按理说,为了一个地方的兴旺,为了财源广进招财添丁,生门通常都是大开的。但火车站迎来送往,多少生气都被送走了。

整个镇子就这样中规中矩的,被圈在了一处,生不来,死不去。怪不得这个镇子是美人村的必经之路,修得也漂亮,但却没什么姓名。

也不知道当时修路,是怎么样个盘算。

说书的老人一场说完,抄起桌上的扇子就要走,下楼梯时却看见坐在窗边走神的皂荚,脚下拐了个弯儿,坐到了皂荚对面。

影音落下,皂荚抬头。

说书老人朝皂荚道:“小姑娘不介意小老儿坐这里吧?”

皂荚笑着道:“您自便。”

“小姑娘是个生面孔。”说书老人朝皂荚道,“这茶馆很少有人生面孔来。”

“为什么?”皂荚有些诧异,“这茶楼很不错。”

见老人对着她笑,她补了一句:“您的书也说得也很有意思。”

这不句不是恭维。

“大家都是冲着后面的村子来的,自然不会在这里停留。”老人摇头,对皂荚道,“时候不早了,小姑娘你也早点回去吧。”

皂荚:???

这老人特地过来,她以为是来喝茶的,结果就惦记着让她早点回去?

老人不理她的疑惑,接着道:“后面的村子也是个好地方,只是……姑娘家里有挂念你的人,玩儿过一趟就罢,去了也早些回家吧。”

皂荚:???

这她还没去,就被劝着早点回?

老人说完,朝她点点头,起身朝楼梯走去。

走到楼梯口的时候正巧碰上来添茶的服务生,对服务生低语几句,那人就朝着皂荚走来。

服务生是个中年人,过来笑着对皂荚道:“这位小姐,我们要打烊了。您的茶水费是二十元,洛老先生已经替您付了。”

皂荚:???

皂荚懵逼三连——

她猛地扭头看向楼下,老人已经打着伞慢慢离开了。

外面没有太阳,只是有不少从房檐滑下的水滴。

偶尔落在伞上,溅了起来。

皂荚心想,真是个奇怪的老人。

“这位小姐?”服务生出声催促道。

皂荚回过头,朝服务生抱歉地笑笑,拿起包下楼。

谢智定的民宿叫过客,相当文艺的一个名字,皂荚过去的时候,洛香香和张依依他们正好在前台办理入住手续。

民宿也没什么前台,就一个扎着马尾辫儿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用个本子拿着他们的身份证逐一登记。

皂荚递身份证儿的时候扫了一眼,问小姑娘:“这里没联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