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们给的荷包以及镯子开了箱子放好之后,就洗漱泡脚,接着喝了盅甜甜的红枣茶,脱了外衣,钻进暖暖的熏香的被窝,一会儿就睡着了。
次日起来,她拿了一百个钱出来,让小柳儿拿去府中的大厨房,让她们炖两只鸡,晌午的时候拿过来,给自己的丫鬟们吃,让她们也打打牙祭,补上一补。
小柳儿兴高采烈地拿着钱去了。
山茶等人都齐齐向嘉宜道谢,嘉宜笑眯眯地说今年过年的收入不错,也该给她跟前伺候她的人一点儿福利。
整个过年期间,嘉宜每日都不太能在自己的屋子里吃饭,山茶等人尽管年节上也会得点儿赏赐,但是吃的东西还是大厨房里做的公菜,不可能有多好。要想吃得好,也就只有她们的主子嘉宜自己出钱给她们改善伙食了。嘉宜这么做了,可是别的府中的主子可不是个个都这样。至少嘉书和嘉琴不会这样,她们同样也在大年初一给自己跟前伺候的人放些赏钱,却不会像嘉宜对她跟前的人这么体贴,还要出钱给她们改善伙食。而嘉珍和嘉柔给自己跟前伺候的人发的赏钱都不多,更别说其他的了,毕竟她们的经济条件要差些,而且过年她们得的钱都是被长辈搜了去作为嫁妆银子给攒起来的。
嘉宜头一次在顾府里过年才知道,原来在大户人家的家族里面,小孩儿过年会得这么多过年钱。
她暗想,整个年过下来,即便是嘉珍和嘉柔也会得个一二百两银子吧。就算从三岁可以跟着出去拜年开始算,这十年下来也得一两千两银子了,做为条件一般的婚嫁的嫁妆那应该是够了。况且,她还知道就算是庶女出嫁,家里还是要给陪嫁的,只不过,若是想让庶女的婚嫁看起来气派些,添妆银子必不可少。
跟绿萍闲聊的时候,绿萍曾经告诉过她,京城里官宦之家,就算只有四五品的官儿嫁女,还是庶女,陪嫁的庄子和铺子也得有一两个,至于嫁妆银子有三百两的,有五百两的,碰到那种受到嫡母和家族喜欢的庶女,也有上千两银子的。但是跟那些同样四五品官的嫡女出嫁比,还是差得太远了。嫡女出嫁,不但在陪嫁的庄子和铺子上头数量更多,就是嫁妆银子最起码一开始也是上千两,甚至还有疼女儿的嫡母给三千两,五千两的。
嫡女不用攒银子,可是庶女就必须攒银子,从做在室的女孩儿时,就得精打细算,预备手里多两个钱,以后出嫁风光点儿不说,嫁进夫家之后,手上银子多些,求人之处少些,腰杆也要硬些。
听了绿萍的话,嘉宜暗想,绿萍嘴|巴里的那些庶女跟自己何其相像。她就是时时刻刻没安全感,喜欢多攒些银子,让自己安全感多一些。
正月初三,嘉珍回了二房,这一日是二房魏老太太的娘家人上顾家来向他们拜年,她也要回去接待魏家的亲戚。
这一日,又有几位公侯,尚书,侍郎带了家眷上顾家来拜年,嘉宜跟着嫡母唐氏,随着嫡姐庶妹一起向来拜年的夫人和太太们行礼道福,说一些贺年的话,接着就是接待那些在室的各家小姐们。
荣乐堂里高朋满座,花厅里也是到处都是锦衣华服,盛妆打扮的女人们。
嘉宜跟在嫡母和嫡姐后面,她们跟谁家夫人和小姐打招呼说贺年的话,她也就跟着去说上同样的话,再竖起耳朵听嫡母跟对方寒暄,介绍对方的身份。
这些人里面,有三家的女人对新出现的嘉宜这位顾家三小姐很感兴趣,她们是卫国公邓时的夫人严氏,济宁侯顾愈的夫人裘氏,还有工部尚书赵华高的夫人施氏。
唐氏带着几个女孩过去介绍到嘉宜时,她们就点手招呼她过去,牵着她的手,细细打量她,如同薛首辅的夫人葛氏一样点头赞嘉宜生得好,然后拿下身上的一样配饰要给嘉宜做见面礼,这里头有玉佩,金簪或者是镯子。
嘉宜推辞不肯要,唐氏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