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出去,说自己舟车劳顿略有不适,令他们改日再来。
话说就在宁宁说什么冤屈时,林如海便走了进来,于是宁宁与贾敏便止了话头,起身与之见礼。又见林如海似有话要与贾敏商议,宁宁便识趣的起身告辞,并顺手带走了小黛玉。
等宁宁与黛玉离开,林如海才与贾敏说起了那一摞讼状之事。
林如海不愿落人口舌,也不愿受制于人,但他也不想一下子就将金陵这些土皇帝们都得罪殆尽。
不说伤了亲戚情份,只说四大家与甄家在江南这地界的势力就不容小觑,宫中的甄贵妃也不能轻忽,所以林如海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各退一步。
各家交出几只有些身份的替罪羊出来,再多多的出些钱补偿苦主。如此一来,他也能将这些案子都‘秉公处理’了。
但此事还需要贾敏配合,从中传话。
……
许是江南富饶,所以按察使衙门的后宅也修得极为精致贵气。
这次住进按察使衙门,贾敏仍将距离主院最近,最精致的院落安排给了宁宁。
至于黛玉和大哥儿,则分别住在正院的东西厢房里。
宁宁先领着黛玉去自己院子更衣解手,再与黛玉去花园闲逛。
刚刚在正房听了一句甄家,不由让宁宁想到了甄宝玉,想到甄宝玉就又不由想到了贾雨村。
贾雨村是黛玉五岁时去的扬州,在那之前还曾在甄家教导过甄宝玉。
原著里,贾雨村词严义正的跟冷子兴说什么甄家好门风,甄宝玉更是清明灵秀堪比古来名人,虽然早就不记得那一大段车轱辘的话了,但却仍旧记得贾雨村是如何道貌岸然捧臭脚的。
按时间推算,贾雨村这会儿应该还在大如州。就是不知道这一次,他能不能再遇见娇杏了。
话又说回来,原著中说贾雨村是生了病又盘缠不继这才去林家做西席的。
可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贾雨村聘娇杏为二房时还曾赠了封肃百金,可见其家底如何了。他又不是那等不曾穷过的人,出门游历又怎么可能不多带些银两傍身。
说是游历,却先去甄家给甄宝玉启蒙,后入林家给黛玉一个五岁女童做西席……想林如海堂堂巡盐御史,对着贾雨村一罢官之人称兄道弟已是礼贤下士。不想他竟以弟自居,称贾雨为‘尊兄’。
贾雨村能屈能伸,而林如海也是不逞多让。
这么一想,宁宁就又发现林如海真不是一般的精明世故。
看向身侧玩华容道的小黛玉,宁宁还一脸同情的摸了摸她头顶的小软毛。
可怜的娃!
“姑姑?”
小黛玉一脸懵懂的看向宁宁,大大的眼睛里满是疑惑。
宁宁长长的叹了口气,说了句雷人不轻的话:“你还小,大人的事,你不懂。”
两岁的小黛玉眨巴眨眼大眼睛,她是真不懂。
易嬷嬷等人:“……”
黛玉的教养嬷嬷和丫头们:“……”
***
翌日,林如海与贾敏赴了接风宴。转天,林如海在前面书房见王家大老爷和薛家主;贾敏在后宅见多年未见的堂姐王贾氏和人称薛姨妈的薛王氏。
这次两家人拜访林如海和贾敏,还分别带了膝下子女。
王仁与薛蟠跟着各自父亲在前面,薛宝钗则跟着母亲进了后宅。
说起宝钗,就不得不说一回诸人的年纪了。
宁宁今年六岁,巧的是与宝钗,香菱等人同岁。
黛玉两岁,京城的宝玉三岁,与父亲和舅舅表哥在前面拜见林如海的薛蟠则刚好八岁。
但宁宁辈份大,见了王贾氏和薛姨妈也是可以和贾敏一道唤二人一声‘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