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贤创作的《西游记杂剧》和吴承恩那版大有不同,讽刺朝廷黑暗之意较少,更多地是在歌颂玄奘法师为追求理想而顽强奋斗的坚韧精神,孙悟空倒是如出一辙地讨人喜欢。
朱元璋大手一挥,表示可以借着天幕的名头在民间推广。
当然,这是后话了。
五天转瞬即逝,赵匡胤和朱元璋都以为系统这次会出与“靖康之耻”相关的题目,全都做好了生气的心理准备,不料天幕又出奇招:
【请宿主明月简要介绍四大巾帼英雄——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梁红玉。】
明月激动不已,宋明两朝却有些懵:花木兰和樊梨花他们都认识,前者是南北朝替父从军的女将,后者是唐朝两辽王薛丁山的妻子,但这穆桂英和梁红玉都是何许人也?
赵匡胤不知道是理所当然,朱元璋不知道,是因为给她们起名的小说,都写于嘉靖年间,若说是杨业□□妻慕容氏、韩世忠妻梁氏,他便知道说的是谁了。
他们现在不知道没关系,马上明月就会告诉他们穆桂英抗辽、梁红玉抗金的英勇事迹了。
第102章 木兰梨花,桂英挂帅 可汗问所欲,木兰……
“每日一问, 今天来讲一讲古代四大巾帼英雄。”明月本就对这四位女将很是了解,大致查阅了一下资料,知道自己的记忆并无疏漏, 便迅速开始了答题, “按照时间顺序,第一位出场的,是我们最熟悉的花木兰。”
“花木兰,《木兰辞》这首长篇叙事民歌的主角。”明月上学时背过, 但如今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了, 好在她刚刚又复习了几遍,又将容易卡壳的地方写在了草稿本上, 此时将全篇背诵出来也不算太难。
对着镜头背完了全文,明月继续讲道:“《木兰辞》语言生动质朴,几乎没有任何雕琢, 读起来朗朗上口, 诗中花木兰集合了中华民族无数优秀品质,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尤为可悲。”
“这首民歌是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如此之广的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应该是统治者推崇这种为了孝顺父母而卸甲归田的事迹,征战沙场、功勋卓著的将军主动辞官归乡, 是每个皇帝都乐见其成的事情。”
宋明两朝响起了窸窸窣窣的讨论声:上位者确实推崇类似于张良这样位极人臣便辞官归隐的好下属,这是一个对君臣两方都很友好的结局。
“社会环境也认可‘再有能力的女性也要回归家庭’这样的观念。”明月的笑容变得讽刺起来,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有人可能会说,这是花木兰自己不愿意要的, 但那是因为,女性的欲望本身就已经被社会教化的结果了。”
“明女郎这想法便有些偏激了。”赵匡胤皱眉。
本朝普遍认为花木兰身处于北魏太武帝大破柔然之时,赵匡胤通读史书, 自然知道那时的朝局有多混乱,结合时代背景来看,木兰辞官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和她的性别并无关系。
朱元璋则撇撇嘴:“花氏本来就是女扮男装参军,不治她欺君之罪就已经够好的了,还想当尚书郎?”
明月并不知道赵、朱二人的评价,考虑到自己的玻璃心,她在视频中发表观点一向非常克制,谈到这些尖锐的问题大多浅尝辄止,此时也不例外。
“虽然是虚构人物,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应该确有其事,甚至这样做的女子肯定不只有她一个人。”明月觉得这是她一直未被揭穿女儿身的最合理原因,“她不是一个人,她们是一群人,大家心照不宣,反倒形成了一种保护性沉默,才能将秘密保守十二年。”
“花木兰是一群在战争中从未缺席却被抹去姓名的女兵、女将的缩影,和平阳昭公主一样令人惋惜。”明月话音一转,“樊梨花不一样。”
“同为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