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杜甫不是天才的意思,他也是七八岁就能作诗的神童,但相比于李白,杜甫更像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杜甫出生世家, 幼时的生长环境优越, 生活安定富足,他几乎是在‘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的环境里长大的,因此受到了丰富的文化熏陶,很早就展现出了自己在诗歌方面的天赋, 同时结识了许多文艺工作者。”
明月记得, 杜甫幼年时不仅看过公孙大娘的剑舞,还听过李龟年唱歌, 换算到现代,相当于既看过杨丽萍老师的孔雀舞演出, 又听过郎朗现场演奏钢琴。
杜甫小时候欣赏过的艺术表演,许多年后回想起来, 还能写出“一舞剑器动四方”和“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的“观后感”, 要换成是自己,恐怕看的时候在心里吱哇乱叫, 看完也只会感叹“太好看了”、“太好听了”。
“祖父杜审言虽已逝,但作为‘文章四友’之一,余泽尚存, 父亲杜闲官至兖州司马,当时的社会名流和文坛翘楚,什么姓崔的、姓王的,都对杜甫幼年时的作品有过鼓励赞语,至于是真觉得杜甫的习作写得好,还是因为他爹他爷爷,那就见仁见智了。”
XX的子女依旧是XX的古代文学家版本?明月对杜甫的这一段经历不可置否。
毕竟是唐朝,等黄巢横空出世,将世家全部干掉,学阀自然就不攻而破了。
明月转头说起了杜审言:“说句题外话,咱们武皇还是很看重杜审言文采的,因此重用过他一段时间。”
“杜甫虽然没见过他的爷爷,但也在诗中表达过,自己对祖父的这段经历引以为傲,甚至写过好几首诗追忆武皇当政时的太平盛世。”
不过,在杜甫的认知里,武则天还是李唐的武后,这点就不用提及了。
明朝,朱元璋叹气。
他虽然不喜女子当政,但岂不知“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的道理,百姓才不在乎谁当皇帝,他们只想避开乱世,过安生日子。
连朱元璋都这么想,那唐朝君臣对于杜甫怀念武皇这件事,就更没有什么指责的地方了。
“先前,那宋朝的赵匡胤抽到的弹幕中,似乎也提到过杜甫,如今明女郎又说他出身世家”李世民稍加思索,突然问道,“克明,你说,他有没有可能是你们京兆杜氏之人?”
群臣目光汇集到蔡国公身上,杜如晦本人哭笑不得:“回陛下,确实很有可能,但京兆杜氏支庶众多,这杜甫又是玄宗年间之人,说不定,他的祖父杜审言如今还尚未出生呢。”
杜如晦猜测的不错,两人的祖先确实都能追溯到汉武帝时代酷吏杜周身上,但二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其实已经几近于无了,反倒是朝堂上的另一个人,倒是真能和杜甫攀上亲——王珪。
王珪在武德年间是东宫舍人,后来李世民登基后捐弃前嫌,任用他为谏议大夫,累有功绩,几番升迁。
去年,王珪请侍中高士廉向李世民呈递秘奏,但高士廉不知道脑子出了什么问题,竟然私自扣下了这一秘奏。
事发之后,高士廉获罪贬官,而王珪则接替了他的位置,如今暂代侍中之职,并进爵为永宁郡公。
要知道,高士廉可是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舅父,在兄妹俩失怙失恃后抚养他们的长辈,王珪这完全相当于踩着他上位了,一时间也是风头无两。
王珪的妻子杜柔政就出自京兆杜氏,她那尚未加冠的堂弟杜依艺,就是杜甫的曾祖父。
当然了,明月连王珪是谁都不知道,就别指望她能摸清这个复杂的人物关系了,不过,她倒是知道另外一个在社交软件上比较火的知识:“其实李世民和杜甫也有血缘关系的,我记得杜甫的姥姥是李世民的曾孙女。”
“唐初的姻亲关系错综复杂,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