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驱狼吞虎,农民起义(2 / 3)

儿子。”

嫉妒让他面目全非。

李世民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锐利的目光直直地刺向他的嫡长子李承乾,却不想,立于下首的太子和他短暂对视了一瞬,便瑟缩地避开了他的视线。

李世民怔住了,反倒是看到了这对父子整段交锋的长孙皇后无奈一笑。

她有预感,听完清朝九子夺嫡的乱象,二哥就能下定决心,改立太子了。

赵匡胤兴冲冲地拿起了纸笔,准备跟着明女郎学习未来的历史,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虽然专门安排了官员记录天幕所言,但是观看时迸发的灵感还是只能自己写下来,自己看。

听明女郎的意思,九子夺嫡是不可行的,但他也没有那么多孩子:

长子和三子早夭,次子已经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外,唯独剩了个四子赵德芳,尚且不满三岁。

王氏的身体一向虚弱,后面生的两个孩子都早早夭折了,不知道这个孩子能不能立住。

倒是几个女儿,一个个都虎头虎脑的,身子康健,嫡长女五岁,嫡次女四岁,另有一个庶女两岁,也不是不能培养。

只是如此,女子十三岁就必须要嫁人的规矩,可就要改改了......

不对,也许不用改,只要换个思路,让男子嫁进皇家不就好了。

赵匡胤在头脑风暴的时候,朱元璋在想赵匡胤。

倒不是那种暧昧的思念,而是想到了他的那句名言。

傅友德的想法不无道理,如今的大明,就像在山脚下定居的猎户,而元朝的残余势力,则是被猎户打残的老狼,虽已经苟延残喘,但若是不防备他,恃胜失备,反受其害,冷不丁被咬上一口,肯定要掉一大块肉。

那女真族更像是一只幼虎,虽受老狼庇护,却也被老狼压榨,二者并不同心同德。

若是猎户干掉了老狼,幼虎便假作依顺,瞧着毛绒绒的样子憨厚可爱,但一旦放任它长大,便会在猎户打盹时趁虚而入,给上致命一击。

也罢,幼虎的乳牙尚且不够锋利,还是先将老狼斩杀,徐徐图之。

等等,也许可以用,驱狼吞虎之计?朱元璋不期然再次想到了刘伯温,那个曾被他称赞为“吾之子房”的男人,若是他还在,定会侃侃而谈,寥寥数语,定下妙计。

可惜......朱元璋回忆着民间广为流传的那首诗,露出了遗憾的神情。

可惜啊,刘伯温声望极高,或许他的才能真的堪比诸葛,但他朱重八却不是刘禅。

不知这位能为大明谋全局的谋士,有没有谋到自己的结局?

若没有自己的默许,胡惟庸绝不敢对开国功臣下手,但让这家伙忧愤而亡,就绝非自己本意了。朱元璋轻叹了一口气,又给刚刚下狱的胡惟庸记上了一笔。

朱元璋的眼光可谓毒辣,某种程度上算是描摹出了未来的走向。

但他显然不明白等降水量线和农业、畜牧业之间的关系,就算蒙古、女真、契丹等等都完全消失,也会有一个新的游牧民族出现。

至于天幕现在提到的“九子夺嫡”,从朱元璋对朱标、朱雄英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了。

“当然,九子夺嫡是后面要发生的事情了。”明月卖了个关子,“我们要先从胤礽为什么被立为太子说起。”

“这就要追溯到清军入关之时了。”这又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故事了,“皇太极在世时,便已经定下了入关的策略,他去世后,幼子福临继位,改年号为顺治。”

“此时农民起义的燎原之火已经烧到了北京城,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帝自缢而亡。”明月叹了一口气,“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说法,以身殉国,罪减一等。明朝末年这个情况,就算是朱元璋穿越过来,估计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