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年岁最大的不超过七岁。这天下转转悠悠,到底回到了文昭皇后一系。
恭王如今愈发想做个太平亲王,只抓着内务府的差事,亦无男嗣。
圣人想把帝位传给宣宗之孙,有一部分为的还是自己。
若传给这位,他与皇后身后祭祀便可保全。若传给旁系,小宗入继大宗,便是世系发生转移。
“朕所求只一件,万望你保全皇后,和朕的两个女儿。”这便是圣人的要求。
亦安仍道,“陛下吉人天相……”不过亦安到底是应承了下来,“若真有万一,我誓必保三位殿下周全。”
圣人轻咳一声,便让皇后传召百官,以及安王世子到御前来。
这一回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圣人亲口立宣宗皇帝之孙为继承人。也是到了这一刻,百官才知道,原来这一位压根儿就没过继出去。
十二月二十六,哲宗于太极宫病逝,年仅三十岁。
年仅十六的“安王世子”登基称帝。
新帝登基,尊故皇后为庄毅皇后,仍奉养于宫中。
而在关于亦安的问题上,新帝却和群臣杠上了。
新帝执意尊亦安为皇太后,群臣对此表示反对。
更有御史言,“若安王妃为太后,则安王置于何地?”总不能尊安王为太上皇吧?这不是乱套了嘛……
谁知新帝压根儿不接这茬儿,直接道,“若不能尊奉嗣母,则吾孝道有亏,请于宗室中另择大贤,以承君位。”
群臣都愣住了,玩儿流氓?都坐上这个位子了才说这话,您怎么不早说呢?
不过老臣子们也发现,在这一点上,新帝和崇元帝,像了个十足十。不过崇元帝的倔强体现在其它方面,与今上稍有不同。
争执到最后,还是亦安亲自入宫劝解,这才告一段落。
最后新帝与双方各退一步,若安王早于王妃离世,则在其后尊奉安王妃为皇太后。若安王妃早于安离世,则追尊为皇太后。
亦安:合着怎么都躲不开这一回了是吧?
新帝登基的次年,亦安与安王正式移居安王府,亦安与安王日夜不离。为着新帝那句话,亦安日夜守着安王,生怕新帝派人偷偷把安王给噶了。
亦安曾无奈对安王笑道,“如此虚名,也不知有甚么好争的?”
安王望着亦安,面上亦是满含情意。
两人在安王府中,度过了整整三十载光阴。
……
昭襄皇后白氏,内阁大学士白成文女。后幼年便有才情,及长,选为御前女官,后授永襄郡王妃。未几,安惠王薨,进位安王妃。
安王妃为△宗皇帝所重,言其有文昭皇后之风,故而得进。后相继为昭诚皇贵妃、敬肃皇后、庄毅皇后所倚重,掌三朝内宫之权。
哲宗无嗣早亡,乾康帝得以继位,安王妃实出其力。乾康帝生母早逝,以安王妃为其母。及至继位,以皇太后供养之。
后性平和,数拒加封母家。至后崩,白氏终无一人晋公侯之位。后族不追恩母族,自昭襄皇后始。
及至安昭王薨,妃尊太后,移居甘泉宫,又称甘泉太后。三十年后,太皇太后白氏薨,终年八十五岁。
甘泉太后享国日久,国家无事。
另外有野史相传,昭襄皇后每于帝位更替时,总能维持国朝稳定,于国有功。然而这样的论调终究还是少数。
后人能看到的,只有其在崇元至乾康一朝,近乎呼风唤雨的前半生。
史书之上,便是再波澜壮阔的人生,落到纸面上,也不过区区百余字而已。
www.jiubij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