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21 / 35)

像陈家公子,亦谨至今还没见过一面呢!

当然陈公子又是另一种情况,要温习功课。其实陈夫人也想让三郎拿着文章去向白成文讨教,奈何陈家要求娶的是三房的女儿,总不好太不给白成理面子,于是只能作罢。

再说陈阁老本人也是当年的二甲头名,他自己就能教导儿子,又何必借这个光。

第128章 满意

陈夫人和姚淑人相视一笑, 两人都知道对方是为儿女婚事来的。

且陈夫人求娶的是亦谨,姚淑人则是要把女儿嫁到白家。从根本利益上讲,两人并无冲突, 自然笑得和乐。

而且尚德和亦谨又都是三房的儿女, 若两家能成,那陈夫人和姚淑人便是转折亲的关系。

姚静能出任京兆尹, 其本身必然是有才干的。陈夫人并不排斥和姚淑人相交, 夫人之间的交际,也会给各自的夫君带去必要的信息。

为这这个, 陈夫人与姚淑人相谈甚欢。

而沈恭人虽然是这一桌里,丈夫唯一一个官服上绣云雁的。但沈夫人自家却是泰然自若, 丝毫没有觉得自己不合群。

并且陆氏还特意请了娘家大嫂施氏相陪,对沈夫人表露了十足十的诚意。沈夫人自然能感受到陆氏的用心,因此心下对陆氏更为亲近。

而几家要议婚事的消息, 今日在场一众夫人或多或少都有耳闻。谁让白家孩子多呢?尤其白阁老又是首辅,白成文是礼部尚书, 自然更让人在意。

接着又是亦安得封郡王妃, 白家想要低调,都不行了。

施氏不独自己来,也请了自己的嫂子, 工部施尚书之妻施夫人,两人是一道来的。原工部窦老尚书请求致仕,圣人看过奏疏后便准了。窦老尚书颐养天年, 圣人就把施昉提拔起来做尚书。正好施尚书本人的年资人望也攒够了,升迁不过意料中事。

嫂子施氏是陆氏请来的陪客, 可施夫人却是不仅仅为小姑子来的。

在开宴前,施夫人已经见过陆氏, 把自己的来意说清楚。

原来施夫人是想请陆氏帮着打听打听城阳伯的小儿子,也就是陆氏原来的二弟妹冯氏的幼子。

陆氏闻弦歌知雅意,施夫人的小女儿两年前就已及笄,施夫人一直在给小女儿相看人家。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打听陆氏这里来了。

施昉是工部尚书,城阳伯是勋贵,也不知道施夫人怎么想的,竟然想在勋贵人家里挑女婿。

既然是求人办事,施夫人当然对陆氏把实话说了,“润娘性子天真,我一向疼她,左挑右选了两年,一直没有个可心的人选。新科进士不是家底太薄,就是年纪太大,已然成家。”

“我也不求润娘日后能够封诰,只要踏踏实实度个富贵余生,我也就知足了。”真论起来,施尚书自己就出身大族,压根儿不缺银钱。他的小女儿,自然是金尊玉贵养到大的。且又是最小的孩子,施夫人在小女儿身上花的心思,可比前面几个孩子多。

这样一说,施夫人打听城阳伯幼子的用意就十分明显了。城阳伯府虽然在勋贵里只是中游,但这只是爵位。在京中勋贵里,城阳伯府算是很过得去的人家了。不然当初冯氏也不会改嫁给城阳伯,这是整个白家都挑拣过的。

施夫人相看过的公子,要么是各有各的毛病,要么就是房里丫鬟太多,要么就是庶子,施夫人很是看不上。倒不是施夫人挑拣嫡庶,而是她女儿便是到别人家作媳妇,侍候公婆也就罢了,再要是和妯娌斗起法来,岂不被人吃掉连骨头都不剩?

至于为什么是城阳伯的儿子?那自然是因为城阳伯夫人是冯氏,且又和陆氏曾经是妯娌的关系。

施夫人信得过陆氏,连带着对冯氏也有几分信任。再加上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