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2 / 26)

亦安目光巡视一圈儿,发现母亲陆氏身边,陪坐着陈阁老的夫人,以及其余几部尚书的夫人。

而魏夫人那一桌,则大多是几位少卿家的夫人,比如彭氏,再比如沈夫人。

按说令国公家是勋戚,来往的人家也该大多是勋戚才是。

高位官员碍于令国公和圣人的关系,自然要表示一番心意。而有些夫人,则是因为特定的人才来赴宴,顺手送上一份贺礼就是。

亦安作为圣人特使,被请到令国公夫人那里落座,旁边陪坐的都是公侯夫人,个个儿头冠上的红宝石亮的人眼睛疼。

而远远瞧见亦安的陈夫人和沈夫人,心下都在思衬,看来得尽早和白夫人挑明才是。

这两位的心思陆氏浑然不知,和她一桌的夫人自然也瞧见了亦安,明里暗里都在向陆氏打听,这位可曾许了人家没有?

要说亦安的年纪也该谈婚论嫁了,像她一般年纪的姑娘,有些已经出门子了。年过二十还留在家中的姑娘不是没有,少数而已。

陆氏便笑着说道,“已经在相看人家了。”知趣的夫人们便不再询问,转而讨论别的话题。

荣康郡主大婚办得热热闹闹,亦安也喝了两杯蜜酒。临走时还特意去见了陆氏,一众夫人见亦安和陆氏那样亲密,原本歇下去的心思又活泛起来。

正在相看又怎么样?一定能成?庶出又怎么样?看这位的架势,正经嫡出也不过如是了。

沈夫人心里还正为自家忐忑,这些夫人却一个个儿磨拳擦掌,对亦安倒有势在必得的念头。

圣人的寿辰在十月里,过了八月十五,宫里就开始筹备起来。以往圣人的意思都是简办,今年再问,却是有些松了口。

明年就是圣人八十岁整生日,这样一想,也确实该提前预备起来。

一时间宫里各处张灯结彩,人人脸上都是欢喜之色。

八月末,理藩院官员陈奏,柔然可汗请命派遣王子入朝来贺。

草原诸部,柔然最为强大。然而和国朝相比,却也是十不及一。

柔然老可汗年过六旬,当年是亲眼看着圣人如何威震四海、天下咸服的。甚至于就是老可汗本人,就是圣人扶持的草原诸部之一。

当年圣人趁草原诸部内乱,扶持各个小部落内斗,随后一举拿下肥沃的大半草原。等到草原诸部反应过来,原有的牧场已经丧失大半。又碍于不得不依靠□□的扶持才能继续生存,因此对这一既定事实保持沉默。

而拿下草原的圣人并未因此居功自傲,而是加紧在边关修筑城池,希图在有生之年彻底将这些版图彻底消化。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圣人无疑是成功的。

如今柔然老可汗年过六旬,派遣王子入朝,名义上是恭贺,实际上还是为了寻求圣人的支持。希望自己身后,柔然依旧能和□□保持贸易往来。

为显诚意,此次柔然入贺,只精壮马匹一项,便足足有两千余头。

圣人很快就准了柔然入朝来贺的请求。柔然王子携其妻,日夜兼程的话,大概能在圣人寿辰前赶到京城。

至于为什么会这么赶?圣人想了想定王的年岁,也知道可能有定王轻慢外藩的因素在其中。天下太平日久,以至于都不拿正眼看外藩了。

而在圣人寿辰前几日,圣人召亦安前往太极宫拟了几道旨意,预备寿辰当日的时候颁发。

等亦安拟完旨意,圣人竟然和亦安拉起家常来。

“卿之年岁,已可成婚,不知家中可有安排?”圣人面上笑容颇为和蔼,这时候看上去倒有些像邻家老人。

亦安诚实答道:“家中尚无安排。”亦安这话不是作假,陆氏虽然有意,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家。沈夫人言语之间,似乎也不像以前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