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请帖(2 / 3)

女议婚,不是小官嫡子,就是在读书人里挑拣了。且小官也要看对谁,对白家而言,四品已经算是小官了。这便是祖父做阁臣的底气所在,到底也能称一声望族之女。

吴姨娘思虑的是与其不知什么时候能考出来的学子,还不如往官宦人家里看,纵然以后没有功名,也不至于当垆卖酒。

这些思量不过一瞬,亦安笑道,“姨娘又多心了,父亲、母亲纵是给女儿议婚,也多是故交,必是相看过后才提的。”这话倒是没错,白家从亦安曾祖时起家,也算是官宦世家,真要给儿女议婚,确实能找出不少故交来。

吴姨娘想起陆氏和白成文的为人,也松了一口气,“我不过白嘱咐一句,姐儿心里有数就行。”白亦安也知道姨娘是关心她,只是她前面还有两位姐姐,确实不必现在就考虑她的。

喊翠柏进来收拾碗筷后,亦安带着绿漪去景然堂。临走时吴姨娘一直望着女儿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柏翠阁再次飘起淡淡的草药味。

到景然堂后,还是松枝给亦安挑的帘子,蔷薇笑着说道,“五姑娘来得这般早。”一边引着亦安去见陆氏。

陆氏和亦真、亦宁刚刚用完早膳,还没来得及闲话两句,就见亦安进来。亦宁往一边挪了挪,示意亦安,“五妹妹过来坐。”亦宁性子活泼,虽是娇养着长大,但并不跋扈,反而十分和气。

亦安应声坐过去,陆氏见女孩们和睦相处,眼底也闪烁着笑意。

不多时亦和也来了,姐妹几人再挤挤,榻上坐得满满当当。

陆氏便教姐妹四人看起账本来。这是陆氏从她的陪嫁里选出的几个铺子,一人给了一个权当练手,日后也会作为白亦安几人的嫁妆一起过去。

论起来,陆氏作为嫡母,确实是没话说的。不然亦安能不能平安长大,还是个未知数呢。

四人之中,亦安的账算得是最好的,这得益于她前世的经历。

“五妹妹不仅字写得好,算起账来也这般快。”亦宁手里握着毛笔,小脸皱成一团。

陆氏听了女儿的话笑道,“还好意思说你五妹妹,要不是你让安姐儿替你算账,我还不知有这回事。”原来亦宁及笄之后,陆氏便让她和亦真一起学着管家。分给她的几个账本看得亦宁脑壳疼,想请亦真帮忙,可大姐姐一副要成仙的模样,亦宁心里也没底,只能拉了更小的亦安来参谋。

可没想到,亦安帮着算了几天账,没多久就厘清了账目,还给亦宁写了条目,以便应对陆氏的考教。

亦安也不想这样,可亦宁一开始只是说帮着参谋参谋,后来拖着她撒娇卖痴,非要她帮这个忙不可。无奈何,亦安只能算清了账目,顺便写了条目,硬逼着亦宁学,以求不要在陆氏面前露馅。

亦宁倒是都背顺了,只是太过僵硬,还是被母亲看出了端倪,无奈只能忍痛将亦安这个“幕后军师”供了出来。

陆氏这才决定带着亦安一起,权当陪练。又碍着苏姨娘日渐哀怨的眼神,只能把亦和也带上。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要在庶女间分个高低出来,没来得让人说嘴。

谁知道苏姨娘还真是这样想的,亦安从开蒙后便受白成文和陆氏看重,在二人心里只比亦宁和亦真稍差一点,亦宁是嫡女自无话可说,亦真又是二房长女,以前的渊源苏姨娘也知道一些。十指尚有长短之分,更何况儿女之事。苏姨娘虽然有白尚惠傍身,但毕竟年幼,也没有显示出来在读书上的天赋,帮不到女儿,只能巴着陆氏。

所以一听五姑娘也跟着学算账管家后,苏姨娘硬是求着把亦和也塞了进去。陆氏也没说什么,反正都是要教的。

算了一上午账,又在景然堂用过午膳。

申时二刻,陆氏身边的管事妈妈送来一张请帖。

“巡抚夫人派人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