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26 / 31)

势都很旺盛。

赵明笙笑着同王婶打了招呼,并将全家要搬去京城的事告诉她。

王婶自然也很替他们高兴,又有些失落。赵家走了,这片药田估计也就不会再需要她了,这也意味着自己今后就没有这份银子来补贴家用了,她望着眼前的药田,有些失神。

赵明笙知道她的窘迫,不仅仅是她,青山村的大部分农户家里都穷,这里地势崎岖,平原农田地少,很多人家幸苦一年到头也收获不了多少庄稼,穷一点的人家也就勉强果腹。

但这里民风淳朴,当初赵家在这里落户,也受到了不少乡里乡亲的帮助。赵明笙想着走之前总得做点什么,帮一把给这些乡里乡亲。

“王婶打理了这么久的药田,也知道这些药材能卖不少钱吧?”她道。

王婶憨厚一笑:“俺也不知道具体能卖多少钱,只知道这些药材精贵着嘞。”

不远处的金银花开得正好,嫩黄色的花瓣像把小伞,在花萼得衬托下四散开来,这是今年最后一季花开。赵明笙走下田埂,随手折下一节金银花的枝叶,在手中把玩,淳淳善诱道:“那你想不想把自家庄稼地也改种成药材?”

王婶愣住了,她还从来没想过要把庄稼地改种其他,毕竟祖祖辈辈都是靠种粮食过活,虽然每年的收成也就勉强果腹,但是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改种其他的东西。

“这能行吗?”王婶有些不确定。

种了一年药材,赵明笙心里已经大概清楚青山村这边适合种植什么药材,她计划是选择一些比较好种植的药材,像金银花之类的,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并不高,一年还可以收获两季。

“青山村的地相比较种植庄稼,其实更适合种植药材。王婶若是信我,就按照我说的做。”

这件事的成功与否,赵明笙没有十成的把握也有八成。

王婶思考了片刻,咬咬牙:“成,我听你的!但是其他人可能不会轻易放弃庄稼地。”

赵明笙微微一笑,这个她也考虑过,等村里的人尝到甜头了,自然也就有人愿意种植了。

原本是计划好中午在赵家用饭,孟氏亲自下厨。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中途景流来了一趟,说是京中出了事,圣上急召他回京。

晏琢略带歉意的目光望过来,赵明笙立马摆摆手表示没关系,“正事要紧,下次等搬完家了再请你去尝尝我娘的手艺。”

晏琢深深看了她一眼,“好。”

听说晏琢有事已经回京了,赵父颇有些遗憾。赵清越去县里的学堂与夫子和同窗告别,中午也不回家吃饭。孟母做的一大桌子好菜都便宜了赵明笙,吃的她肚子撑的圆溜溜。

用了饭,赵明笙躺回床上又休息了一会儿,待日头不那么晒了,她爬起来,叫上王婶一起去了药田。赵家搬去京城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了,她得趁这段时间尽快帮王婶把地里的事规划好。

“等地里最后一批果蔬成熟后,婶子就照我说的做就行了。”

王婶家地里还有一些没成熟的果蔬,如果这个时候就砍掉也怪可惜的。赵明笙大致帮她规划好了这片田地等翻完地该种什么、怎么种。

王婶很是感激,对赵明笙连连点头道:“听丫头你这么一说,婶子我心里就亮堂多了。”

解决了王婶的问题,赵明笙也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

接下来就是搬家的大事。

老宅这边有晏琢派人帮忙,真的替赵明笙省了不少心,拉运货物的马车他们都安排妥当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赵家告别了乡亲,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马车。

到了京城后,光是归置从青山村带来的家当,就让一家人里里外外忙了三天。

为了住的舒心,赵明笙趁着天热找人把屋墙砖瓦该翻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