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姨用蒜蓉清炒了一盘,盛出来,又好看,又好吃。
赵阿姨也夸:
“真想不到,冬天居然能吃到这么新鲜的豆角,小絮啊,你真的为大家解决了冬天吃菜的难题。”
谭小絮:“目前冬天的蔬菜还是太贵,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等以后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链了,那时候价格降低,也许大家才能像吃肉一样,偶尔吃上一顿。”
想到农场供销社为了那一点黄瓜西红柿抢破头的场面,这第三茬蔬菜,一定要卖到本地。
坚决不能再往外送了!
高毅松停下筷子,认真问她:
“你担不担心其他农场有样学样,也来建造蔬菜大棚?”
“不担心。”
“为什么。”
“很简单,咱们国家现在还是以粮食为纲,主要任务是增加粮食产量,给工业建设提供助力,蔬菜本来就不是重点,所以不会大力发展。就算有的农场想有样学样,只要细算一下成本,就会放弃这个打算,前期投入成本太大了,只为了一口蔬菜,不会大费周章这么做。”
高毅松道:
“也只有你愿意投入大把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做这个?”
“对,只有我愿意搞这个。有时候不是做不到的问题,而是不愿意去做。”
高毅松一脸受教的点点头。
赵阿姨在旁边,她就喜欢看两人谈工作的样子,有种旗鼓相当、你很好我也不赖的般配。
第二天上午,全部五百斤蔬菜采摘完毕,打包好,施文滨开着卡车,带着常文、李大茂去了火车站。
谭小絮这边已经提前联系好裴师长,裴师长安排了火车车次,用火车,把五百斤蔬菜运往鹤城。
裴师长那边没想到居然能有这么多蔬菜。
本来听谭小絮那意思,还以为只有几十斤,家属院里的人分一分就算了。
没想到,居然足足有五百斤!
看来,这姑娘,也有谦虚低调的时候啊。
五百斤无比珍贵的蔬菜运送到鹤城火车站。
裴师长让自己的儿子兵团供销社的裴主任带人到火车站接货。
一筐筐蔬菜搬下火车,送到卡车上。
裴主任从一个筐子里面拿出一个又大又圆又红的西红柿:
“谭场长真是神通广大,这都能让她种出来?”
常文和李大茂对于任何夸赞谭场长的话都无比受用,好像夸他们自己一样,一脸的自豪。
到了鹤城兵团供销社,把蔬菜都卸在仓库。
裴主任把钱款交到常文手里,感慨道:
“能从我们二师兵团供销社拿到钱的,只有你们胜利农场二分场的谭场长,代我向谭场长问好,顺便问她,口红还有吗,我们这边缺货了。”
常文笑笑:
“好,我回去跟我们谭场长说。”
第二笔生意,圆满结束。
现在,大棚蔬菜的整个流程,从采摘,到包装、运输,还有销路,算是走上正轨,谭小絮可以放手了。
接下来,就是想办法扩大规模,继续做大做强,争取未来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把冬季蔬菜价格打下来。
也要让他们十一连队,成为冬季蔬菜的领导者。
下一步任务,就是组建“冬季蔬菜研究中心”。
这个事,必须找钟宝泉,最好由他出马,担任这个研究中心办公室的主任。
就是不知道,钟宝泉还回不回来了。
年前,钟宝泉代替她去参加各种演讲,讲述十一连队高产小麦的种植经验,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应该已经结束。
谭小絮大胆的给哈城农业大学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