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公告栏上又发布了一则消息,宣布了自行车的价格:165元。

不用自行车票,没有名额限制,交钱就能买。

如果有想购买的,可以到场部供销社找蒋主任,跟蒋主任交钱登记。

公告上还明明白白写着一点,第一批自行车,仅供二分场内部销售,其他分场和所有外来人员,禁止购买!

一旦发现有帮外来人员代购的现象,一律收回自行车,并且罚款五十元、记过一次!

这一条,看的几个干惯了倒买倒卖的人心里直打鼓,打消了靠自行车发一笔小财的念头。

自行车开放购买的消息传出来后,又有一波人冲到供销社,找到供销社的蒋主任,交钱要买自行车。

火爆的场面,不亚于排队买年货。

不过,自行车毕竟是大件,价格不便宜,能买得起的,多数是老职工家庭,一家至少有两个挣工资的,才能买的起。

像那些刚来没多久的单身知青,暂时还没有能买得起的。

往年有些人家有钱,但是没有自行车名额。

如今终于可以自由购买,购买力一下释放出来。

所以,两天后,供销社的蒋主任抱着一箱子钱交给谭小絮:

“谭场长,这是目前收到的第一批自行车的钱,这是第一批名单,你看一下。”

谭小絮打开箱子,看到一摞摞现金码放整齐,那激动的心情,不亚于看见一摞摞红票子。

压制住上扬的嘴角,谭小絮问:

“总共多少人?”

“总共五十八人,这是名单。”

谭小絮没有去看名单,两眼一眨不眨的盯着钱:

“这里总共多少钱?”

“总共九千五百七。”

九千五百七!

谭小絮差点没从座位上蹦起来。

九千五百七,加上之前卖年货的那些钱,岂不是,足够还清之前的两万多欠款了?

她曾在常副场长面前夸下海口,要在四个月内还清所有欠款。

可是,这才一个月时间,就凑够了钱!

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三个月!

341:猫冬

谭小絮也没想到,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回笼到那么多资金。

看来,还是低估了自己的实力。

或者说,低估了整个二分场的实力。

也低估了高毅松的实力。

总之,在所有人一鼓作气的努力下,谭小絮提前实现了自己吹过的牛皮,用自行车预售款和十一连队的农副产品,赚到了能还清债务的钱。

至此,二分场几百人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当然了,这些钱,不可能全部拿来还债。

必须留下足够的现金,继续投入生产、购买原材料和零部件。

农机厂好容易有了起色,资金链不能断裂。

不过,谭小絮相信,农机厂和高毅松的身体一样,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她一定会比原计划提前还清全部欠款。

目前生产力还没上来,自行车只够二分场内部销售。

等生产力上来了,自行车可以卖到其他分场,甚至其他农场,到时候钱会源源不断流进农机厂账上。

然后进一步加大对联合收割机和挖掘机的研发投资。

等这两样东西造出来,一辆至少卖到一两万。

到那时候,他们农机厂,才是真正雄起的时候。

谭小絮带着一箱子钱,去农机厂,交给何会计,嘱咐何会计:

“拿出一部分钱还要紧的债务,比如钢铁厂那边的欠款,后续我们还要源源不断从钢铁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