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束元旦大会,谭小絮又开始忙后面的工作。
安排知青返乡探亲。
每年的惯例,结束元旦大会后就开始安排。
要回城的知青,先跟连队指导员申请,获得批准了,再确定回家时间、和返回农场时间。
知青一般每两年才能轮到一次回城探亲的机会。
今年的话,也是照旧。
不过,谭小絮还是特意留了余地。
他召集各连队指导员、场部教导员开了个会,会上告诉大家,不用定的那么死,适当通融。
如果知青申请回城探亲,去年已经回过了,今年还要回,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同意。
来这边时间不到一年的知青,如果想回城,也可以。
但也要防止口子开的太大,造成一窝蜂回城的现象。
毕竟农场不能没有人。
指导员们得了场长示意,都开始回去安排了。
因为有谭小絮的指示,今年整个二分场回城探亲格外宽泛,回城比例也是最多的。
一连队的周指导员单独找到谭小絮,问她,之前参加建设厂房的八十五名工程战士,是不是可以全体放假。
谭小絮回答:
“是,那是我答应他们的,全部都能回去,不管是不是知青,都能走,包括刘排长。”
“好,那我知道了,多谢谭场长。”
周指导员回去后,把这事通知给一连队的工程战士,全体战士欢呼庆祝,开始准备回家的事。
过年回家,当然要买年货。
在农场的知青和职工回家,都会从老职工手里偷偷买点土特产,咸鸭蛋,面粉,豆油,木耳,干蘑菇,榛子什么的。
这些东西带回城里,都是稀罕货,想买都买不到。
谭小絮也早有准备的抓住了这个赚钱的机会,开始在场部供销社、和连队代销点卖东西了。
都是之前十一连队收上来,没有全部卖光的。
好东西,当然要先留给自己人。
三万斤红豆、八百斤芝麻、五千斤糖稀、六千斤豆油、三千斤咸鸭蛋、两千斤瓜子、大包棉花,开始陆续投入到供销社。
还有一连队那边刚刚产出一批白酒。
全部装瓶,卖给二分场职工。
当然,都是按人口限购,不能买太多,防止有人倒买倒卖。
但即便限购,也阻止不了有人拿这些东西到黑市上卖高价。
二分场一夜之间,暴富了!
331:没勇气跟谭场长抢人
供销社物资充盈,每天都有人排队。
知青也加入抢购的队伍,掏出身上的钱,把所有能买到的全部买了,带回家,过年时丰富年夜饭餐桌。
还有稀有的棉花,能带回去给家里人做新棉衣,更不能错过。
大家都在好奇,突然多出来这些东西,哪来的?
今年上面那么大方,居然给他们这么多物资?
还没到腊月底,就开始卖年货了。
后来才听说,这都不是上面发下来的。
全是谭场长之前在十一连队那边,偷摸种的!
现在全拿来造福职工。
二分场职工知道后,谁不夸一句谭场长真阔气,是真心实意为职工谋福利的好场长。
熊队长也受了老婆的嘱托,骑自行车到场部,加入抢购的队伍。
买了满满一筐子回到家,车把上还挂着一大包新棉花。
熊队长老婆一看到大团棉花,顿时咧开嘴笑了:
“真好,今年能给孩子做条新棉裤了。”
两人把筐子里的年货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