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兵团,还有整个黑省,全都知道了胜利农场二分场十一连队,创下两个记录。

谭小絮的名字,几乎成了神话。

消息甚至报到中-央,京城的农垦部部长亲自过问这件事。

所有人,无不为这个巨大的好消息而感到振奋!

那股劲头,几乎快赶上了农业学大寨。

另一边,谭小絮所在的连队,因为消息闭塞,还不知道他们的记录,引起多大轰动。

这个轰动,远比谭小絮预计的更大!

等谭小絮得到消息时,十一连队已经涌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记者和通讯员,要对小谭队长进行采访。

谭小絮俨然成了炙手可热的大明星。

好在,这时候,两个连队的秋收,已经接近尾声。

谭小絮勉强在干活的间隙,抽出一点时间,应付这些通讯员和记者。

于是,关于谭小絮的采访,陆陆续续见诸报端。

齐雁家里的广播,也听到了关于谭小絮的报道。

总之,谭小絮算是火爆全兵团了。

为此,兵团总部要求,让谭小絮结束秋收后,到兵团其他农场举办演讲会,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

谭小絮怕的就是这个。

她有啥经验啊?

不过是系统给的种子,沾了系统的光而已。

难不成要讲自己怎么厚脸皮、怎么跟总场长斗智斗勇的经验?

这个倒是可以展开来讲一讲。

不过只怕到时候不超过十句,就被轰下台了。

实在不行,到时候让钟宝泉替她走一遭吧。

260:天塌下来,有谭小絮顶着

十一连队的秋收先一步结束。

天气给力,晒场的小麦很快晒干,一袋袋小麦过磅上囤,收进粮仓。

最后得出了总收成。

谭小絮开垦的这六千亩地块,原本熊场长给她的任务粮是平均每亩最低五百斤 ,六千亩总任务三百万斤。

但最后结果出来,总产量达到了6582437斤!

将近六百六十万斤。

翻了一倍还多。

得到最后的数据,谭小絮悬着的心落回肚子里。

她知道,自己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农业史,把亩产一千斤,提前了几十年。

这样一来,国家早点解决粮食问题,也能早点投入工业建设。

也许能早一步走上工业强国的道路。

工业强大了,进一步推进科技强大。

国力或许会有全方位提升。

所以,她大胆的想,在这个世界,也许自己就是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呢?

很快,经过师部和胜利农场两边开会讨论,对这批优质小麦的去向问题也做了部署。

十一连队产出的这六百万斤小麦,当然不能作为食用粮上交国家,而是作为种子,分配到各农场。

其中,胜利农场自己留下一百万斤作为种子。

剩下五百多万斤,全部被打上特殊标签,送往火车站。

这批种子,被兵团总部命名为“胜利一号小麦种子”。

铁路方面专门开辟了一趟专列,运送这批珍贵的“胜利一号”到二师兵团总部。

许多地方的人听说二师兵团出现了亩产一千斤的小麦,都大老远过来要种子。

所以,这五百万斤小麦,全成了香饽饽,一斤都不敢随便往外给。

兵团当然要优先给自己留一部分种子。

但兵团农场太多,也不够分。

一层层分下来,其他兵团有些连队,最后只得到了十斤,都不够种一块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