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宝泉“哦”了一声,脸色又阴沉下来:

“刚刚那个连队,是陈场长儿子的连队?”

谭小絮:“是!”

钟宝泉勉强笑了一下,不说什么了。

后面跟着的两个男学生对视一眼。

一个撇嘴。

一个翻白眼。

他们大概明白陈场长为什么千里迢迢把他们带到一个新连队来了。

谭小絮带他们来到他们搭建的木刻楞房子前,女知青小莫走出来,兴奋道:

“小谭队长,小白菜都长出两片叶子了,南瓜种子和冬瓜种子也顶破土了!”

“是吗,来,这几位是哈城农业大学的专家,我请他来指导我们的育苗工作。”

“欢迎专家!”

谭小絮请钟宝泉进了木刻楞房子。

钟宝泉进去后,发现房子居然是露天的。

阳光正好从屋顶照射进来,小屋里很温暖,但因为通风良好,一点不闷,而且很湿润。

钟宝泉一眼就看出,这是个很专业的育苗室。

虽然条件简陋。

谭小絮指着木刻楞介绍道:

“这是我们连队一个鄂温克民族的后代建的,他们祖上是游牧民族,住的都是这种可以移动的房子,而且房顶是露天的,可以拆卸,有时候我们会把房子拆了,让苗床晒晒太阳,有利于种子发芽。”

钟宝泉点头称赞:

“这个育苗室建的很不错,你们能利用有限的条件建出这样的育苗室,很厉害。”

看完房子,他们又低头看苗床。

现在的苗床,已经有好几层了。

最底下那一层,是谭小絮他们最早种的,现在已经出了不少芽。

钟宝泉蹲下来,发现每块苗床旁边,都插着小牌子,牌子上清晰的写着种子名称,还有播种日期。

171:两头麦穗

学生何昌盛指着一片嫩黄的小白菜惊叹:

“这小菜出的真好,真水灵。”

钟宝泉伸手,小心翼翼的从苗床里捏了一撮土,撵了撵,又闻了闻,最后放到手心搓了几下:

“不错,这个育苗土配的很好,疏松不板结,土壤保墒效果也不错,足够湿润,配这个土壤的人,应该很专业。”

谭小絮没说这是自己亲妈配出来的:

“这是我们连队一位有十几年经验的老职工配出来的育苗土。”

钟宝泉再次感慨:

“你们农场,真的是人才济济!”

而后又趁机教育自己的学生:

“我们要多向老职工学习,有时候,他们的经验比我们整天待在实验室里研究的成果更有价值。”

两个学生一起点头:

“是,我们会多向老职工学习的。”

三个人把所有苗床都仔细看了。

包括知青们做的记录,记录每样种子的种植时间、催芽过程、出苗情况,记录的很专业。

来自农业大学的专家学生们没想到,在这个偏远的农业连队,居然能看到如此专业的育苗工作。

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本来他们的心情已经算是跌到谷底了,大老远、坐了几个小时的车、从哈城赶过来,被带到被这么个偏远的地方,中途遇到狼。

再到后来,齐雁情绪崩溃,当场大哭,哭的大家心里乱糟糟的,已经对这个地方不抱什么期待了。

结果柳暗花明,没成想,在隔壁连队,能看见如此专业细致的育苗工作。

这里,每样种子发育的都很好。

苗很壮实。

刚破土的种子,看起来也十分强劲,透着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