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望一面拿了纸笔,在屋子里转圈儿思量,不经意间撞上桌角的一叠经书。
鹿偈忙上前,要收拾散落的经书,穆望也已经蹲下了身,顺手捡起一张纸,刚要是收拢,目光一凝。
“怎么了?”元煊正在火炉上煮茶,这东西大周人不常饮,南边儿的倒是喜欢。
她急急放下水壶,抢要收起来,穆望忙直起身装作不在意。
“没事,是我不小心,将你的经书碰掉了。”
穆望刚刚起身,长发就落在了他袖上,他一怔,将先头看的一句“契券翻改,至偿利过本”记在心里,刚要说什么,那缕青丝已经自锦缎逶迤而下,随着主人的动作离开。
他回到桌上,心跳如擂,提笔凝神,只想得一句“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注1]
好不容易脱开思绪,勉强写了两首颂圣诗,一边念着彻查僧祇粟的事儿,一面又去瞧元煊。
元煊坐在窗下,捧着佛经,一身缁衣,毫无妆饰,本该是尊泥胎菩萨,叫烛照了,也有了人的活气儿,那眉眼的英气全叫笼成了月下的湘妃竹。
她唇角噙着一点笑,眼皮也不抬,只觉得眼前罩了个高影子,便道,“子彰写好了?我想想,我库房里有个瓷砚,是下头进上的,色极好,鹿偈,找出来赏了驸马吧。”
一句话下去,穆望就不得寸进,转头摆摆手,“小时候顶着太傅的骂,也没见你赏我什么,如今还分起你我来了。”
他一手拽了皮袍,还没穿好就匆匆踏入了风雪夜里头。
元煊这才抬了脸,轻轻笑了一声儿,“这才叫家犬呢。”
一出家门就往死里咬人。
注:[1]出自孔雀东南飞
第24章 提剑
穆望动作格外迅速,比元煊比着的大寒日子还要早一些,借元煊进宫的时候再进她的侧殿看了那日不小心碰落的佛寺的账册与奏报,当即派人去了一趟凉州寻访寺庙僧祇户被逼离乡服役之事。
元煊听到下头侯官来报,穆望的人自凉州归来,已经到了洛阳西南河口的甘水驿落脚,便知是时候该禀报太后了。
皇帝亲信等着要杀太后一党的威风,必要叫太后过不了这个年。
元煊进宫的时候正撞上了广阳王从宫门口出来,步子倒是气宇轩昂,面上却是怒气冲冲。
两人见了礼,广阳王欲言又止,想到了万无禁说的,自已这讨北大都督这职应当是长公主挣来的,便想要谈一谈。
元煊见他欲言又止,稍稍驻足,看向了他,“我记着您不日就要启程,虽说当日我冒犯于您,却也不至于做个仇人,此去平乱,必有君功,大都督有何不安?”
广阳王轻叹一口气,一时也觉得长公主虽然有些捉摸不定,却的确不记仇,开了口,“殿下,我憋屈啊,我真憋屈啊。”
元煊:……
她驻足片刻,很快想到约莫是为着城阳王驳了他军资之事,行军打仗没有粮草军资,几乎等同去送死,不怪广阳王憋屈。
她在这个时候翻出僧祇粟的事儿,也是为了这个,只她不能明说,只安抚道,“欠年难熬,国库空虚,可北乱终究是心腹之患,军费倒是另有筹谋之法,您回去只好好歇息便是。”
听着是敷衍的话,广阳王又叹了一口气,嘟囔片刻,“殿下好走。”
元煊从侯官那里接了奏报,忙去宣光殿禀报。
太后见了她来还笑,“瞧瞧我今儿的妆,可还服帖吗?我这几日瞧着皮子都好多了。”
元煊先认真瞧了瞧,“我瞧着,服帖光润得很,可是用了进上的脂膏?”
太后刚要点头,就见元煊熟门熟路坐了她边上,轻声道,“接下来我要说件事,祖母听了也记着不可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