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的宗亲,京中竟无一个能继位的。

难道真要看一个女子继承江山,登上帝位不成?

就算他们能接受,这天下的百姓还会觉得朝廷有威信吗?

不少重臣盘算了一夜,打了许多腹稿意图举各种理由说服清河王不宜登基。

于是元煊一大早就听到了不少提名。

“昨日阵前继位并非正式登基,乃是情况紧急的妥协之举,清河王忠肝义胆,驱逐叛贼,为大周之心天地可鉴,然臣以为,可择一宗室子为幼帝,清河王摄政辅国,这才是正理。”

元煊不置可否,盯着底下一气说完伏地叩首的人,瞧了一会儿,殿内气氛因着她的沉默渐渐收敛,接着鸦雀无声,寂静地连衣服摩擦之声都变得无比分明。

终于陆续有人跟着伏首跪趴于地上,只觉得背后瑟瑟,无端寒凉。

良久,上头终于传来了女声。

“你是说那群早早被搜罗扔在永宁寺,被吓破了胆,或是高热不醒,或是夜夜惊梦,口吃失语,不堪一击的元氏子孙吗?”

“本朝的前车之鉴可不少,若择一子日后长成并无才德,岂非叫我大周所托非人。”

“日后若有可造之才,我必于宗室择之,以续我之基业,诸卿大可放心。”

元煊风轻云淡道,“叛乱未平,朕还要阵前督战,然天下丧乱,穆望元谌弑君夺位,綦贼纵兵乱害,诸王朝贵,横死者众,如今直卫空虚,官守废旷,当务之急,当整顿朝局,选官填缺,以备重振大周盛世。”

“是以,朕之师崔太保,兼尚书令,东阳公,加侍中、吏部尚书,与吾师一同暂领政务,拟定百官名录,陆尚书一同参详,务必叫朝堂格局焕然一新,众卿家若有异议,待我平乱归来,再行上奏。”

“朕,绝不叫洛水血祭,再次上演,誓与诸君共进退,起身吧。”

元煊最后一句话,叫朝堂所有人跪伏不起,只敢高呼万岁。

这不只是承诺,更是威胁。

洛水一战,大周朝官横死者近千人,王侯显贵,在朝堂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有百余人。

若非元煊前去,只怕死者还要添上两三倍。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元煊起身,脚步毫无停顿地路过一片伏地的素色背脊,似一步步踏在众人脊背上。

待她走后,众人才陆续起身,彼此交换着眼色。

已有不少人吓得退缩了,还有一部分琢磨着新帝安排的甄选官员的人选,只觉得这位新帝并非那么不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