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到的,还有京都勋贵都翘首以盼的,那十万中军的消息。

十万中军出青州后,途经任城,生生被拦下了。

率兵拦下那十万中军的不是任何途径的州府刺史,反倒是个女人。

一个六十多岁,几乎年近七旬的妇人,孟红缨。

元煊将邸报在外朝上挨个传递阅看,满堂哗然一片。

他们自然不记得名字,只知道上头妇人的自称,是任城孟氏。

陆续有人想起来,“前年去世的任城王之母,可不就是孟氏!”

薄薄一张纸上,写到孟氏发觉驻守青州的十万中军开拔,并非向北,而是向西,向洛阳方向去,可如今京都却并无传来调令,若是秘密发兵,孟氏的小儿子便是青州刺史,不应当不知。

孟氏觉察不对,派几个人前往询问元端为何带兵往京都去,元端答曰勤王,给予父亲密信的印信为证。

可如今北地战况激烈,叛军不断向东南逼近,附近几州府又有流民,青州驻军坐视这些不理,却擅离职守,向洛阳去,委实不妥。

孟氏派人劝说,元端却直接斩了来使,一路打着高阳王受冤,朝中有奸佞的旗号,甚至沿路招兵买马,编入流匪,几乎有自立之态,致使原本还算平静的东南开始民心动摇。

于是经过任城之时,孟氏勒兵登城,发表檄文,联合附近两州刺史,痛斥元端图谋不轨,甚至亲自率军出城巡视。

元端遇过却受阻,小幅交战却不能克,终于退而驻守,不敢向前,遣人往洛阳给父亲和党羽送信求勤王密诏。

而这送信的两人却被逃亡的李青神发觉踪迹,跟踪一日后趁夜晚二人轮流守夜的时候,暴起砍死一个,生擒一个,给扣下了。

而跟着信使的,还有元煊安排下去的,时刻关注各地驿馆信使的侯官。

第116 章 儆猴

元煊在外朝让朝臣们传阅这封任城来的陈情表文,就是给这些人断了最后的念想,顺带给个预示,到了清算的时候了。

这点朝臣们也心知肚明,可依旧得等着元煊和他们商议如何处置这位东中郎将。

可元煊却一时没有提,反倒询问起如何褒奖孟氏来。

“我记得当年城内有人通敌,也是孟老太妃率领全城兵卒抵御外敌,亲自巡守,英勇无畏,太后盛赞其鸿功盛美,为此树碑旌美,”元煊说道,“我想着,她本就已经是一品夫人,已立碑赏赐,荣华一生,两子各有爵位,与其荫封子嗣,不若为其加散号,以嘉奖其英勇军功,诸位认为如何?”

元葳蕤闲适坐在一侧,如今她和饶安亦位列朝堂,可极少说话,饶安更是立于父亲身后,从不直言。

即便她们几乎不说话,可落在她们身上的目光依旧不少,尤以元葳蕤为最。

她一开口,四下的目光都粘了过去。

“散号有什么好,不如封个开国爵,食邑由子孙承袭,这才叫天下家族见识见识女人自已有本事,也可福泽千秋。”

当即有人转头看向上首的元煊高喊起来,“这不妥,殿下!孟氏即便嫁入元氏,可依旧是异姓,万万不可封爵啊!”

即便此人是宗室德高望重的老太妃,堂中不少人皆与其沾亲带故,可此时也只是沉默不语。

“只是加散号而已,”元煊早有预料,“并无职权,老太妃年近七旬,什么荣华富贵如今都看透了,两次立功,身先土卒,拦截无诏谋反的十万中军,一心为国为民。”

“如今朝局动荡,人心浮动,有这般忠勇之事,当留名青史,不只为女子表率,更当为宗室表率!”

女子锋锐深黑的目光扫过那群宗室,最后定格在宗正卿上。

“诸位应当明白我的意思,”她的指节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