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彼此攻讦,彼此消耗,明哲保身者不愿出头为民辩驳,有利可图者急于阿谀奉承,倾轧异已。
元嶷又累又饿又困,口干舌燥,伸手想去找杯子,却又生生停下。
他茫然环顾。
是啊,郑嘉把控尝食监,太后眼线遍布宫中。
太后想他死,那他早晚会死。
就算朝臣们不同意自已退位又如何,只要留在这朝堂上,他就会死,他要等不到长乐王回来了,除非当个金墉城里的太上皇,他就还有活路……
他手腕不够,条令颁布却一事无成,好心也得不到好结果。
元嶷几乎陷入了泥潭之中,被浸透了又晒干了,动弹不得,他艰难地张口,“朕承洪业二十年,灾害不断,民生益艰,典司之官,分职不均,上恩不达于下,下民不赡于时,实乃社稷之难。朕感愧佛祖真言,欲修道于王南,为万民祈福,然躬览万务,则损道心仁和;一日或旷,政有淹滞之失。太子煌幼冲,今内忧外患,难负其责,延盛,朕之长子,有君人之表,必能恢隆王道,以济兆民,今使太保崔耀,太尉长孙冀持节奉皇帝玺绶,致位于尔躬,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延大周之盛,使朕颐神养性,献于佛前,可不善欤?”
悬日凌空,辉耀太极,玄衣者手执剑芒,如脱胎于坤泽的阴神,迈步至御座正前。
“延盛,才疏学浅,愧不敢当,请陛下收回成命。”
注1:“天地之性 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出自晋书。北魏宗室元仲景因杀奴婢,诏笞一百,免右仆射。虽然魏晋时期奴隶增多,地位进一步下降,对奴仆施加肉刑很普遍,但哪怕是贵族主人杀奴仆,还是要受到刑罚的,不过晋朝时期也有石崇劝酒不成就杀劝酒侍女的……
第113章 矫诏
元嶷和元煊两父女的这一出戏,从元嶷说话开始,就如同沉石丢入静潭之中,波澜骤起,水花飞溅,落到金玉池沿才发现全是污泥。
喧腾的反对声飞溅起来,泼得满堂华彩都乌沉沉地泥泞难堪起来。
“陛下万万不可!!!”
“陛下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如今高阳王暴毙,朝堂百废待兴,正待陛下一力整顿,此等要紧关头,陛下不应退位啊!”
“陛下!即便退位让贤,即便太子年幼不能理政,亦可择宗室忠臣辅政,何故如此啊!”
“陛下!太后尚在!便是您无意朝政,投身佛法,亦有太后可抚养教导太子,替您总揽朝政!您不能忘记抚养您长大,辅佐您立身朝堂的生母啊!!”
“陛下,不说顺阳长公主立身不正!行事荒悖残暴!如何能成为君主,只说她是个女子!自古以来,哪有女儿继承皇位!更何况她还曾嫁入穆家!已是外人!此事何其荒谬!请陛下三思!莫要玩笑!”
元煊跪在当中,听着身后止不住的聒噪,俯首贴地,高声道,“臣不才,年幼时侥幸替圣人平息两州之乱,如何敢承陛下之志,臣此前正身有误,至今不敢与诸公位列朝堂,然连年天灾,连年征战,外敌内乱,虎视眈眈,百姓苦!军土苦!臣子苦!阿爷更苦!煊受诸公教多年,忧心痛惜,不求立身朝堂,只求有艰难险阻之事,阿爷无人可用之时,让臣前行,煊唯愿为大周,抛头颅洒热血,以期延续大周盛世。请陛下,思虑朝堂诸公恳切之请,收回诏书!”
皇帝见此只得继续道,“你何须如此,朕一心佛法,你却两度力挽狂澜,才能出众……”
“长公主此话难道不是以退为进嘛!”一宗室大臣高声喊了起来,甚至打断了皇帝的话,“你以妇人之身插手国事!妄图搅弄风云!败坏朝纲!甚至被丈夫休弃,如此德行,自然不配跻身朝堂!”
元煊猛然转身,看着那个发话的宗室,“请郡公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