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辇载着母子二人穿过重重宫门,在侍卫簇拥下直赴万寿宫。
第82章 第 82 章 死讯,吐血
太子虽年幼, 却早非懵懂孩童。这两年父皇性情骤变、容颜日衰,他都默默看在眼里。犹记那日听政,一位老臣不过劝谏丹药伤身, 父皇竟当场以“谋害天子”之名将人拖出斩首。
殿内诸臣噤若寒蝉,天子狰狞的面目亦深深刻在他心底。若非太傅及时阻拦, 他几乎就要冲出去求情。
后来太傅只一句“天子威严不容挑衅, 纵是太子亦然”,如冰水浇头令他彻骨生寒。从此,他将所有惊惧压在心底, 连对母后与表哥都未曾吐露半分。
此刻见母后竟违制调动禁军, 他方猛然惊觉,原来母后亦早已知晓宫中暗流, 却同样慑于父皇威势缄默至今。
既无外敌, 何需禁军?
卢参知乃是表哥得力臂助, 代行巡视之责后诸多政务皆托付于他。另一位被点名的禁军中郎将, 亦是表哥离京前亲口认定的忠良。
此刻母后急召他们入宫——
元昭明思绪电转间骤然明悟, 惊愕抬首,正对上母后含泪的目光。
母子在辇中相顾,郭皇后已强压下悲恸恢复镇定。她将太子前额与自己的相贴, 声音低沉而清晰:“皇儿, 你父皇是服丹暴毙。此刻消息仅限你我与柳总管三人知晓。”
她指尖轻拭太子腮边泪痕, “你是大晟储君, 未来的天子。即便肝肠寸断,也需撑起太子风范。你父皇虽无丰功伟业, 却也不该以此等不堪之事玷污身后名。
元昭明心中已有猜测,虽悲痛难当,却亦深谙“储君当以社稷为重”的道理。他死死咬唇, 重重点头。
郭皇后既欣慰又心疼,此时却无暇沉浸悲伤。她为儿子拭去泪水,将残酷现实娓娓道来:“你表哥远在千里,日夜兼程也需两月方能回京。这段时日,朝堂之上只能靠你稳住。”
“要牢记,你是我大晟独一无二的太子,地位无人可撼!”
她凝视太子稚嫩却坚毅的面容,一字一句道:“眼下皇儿只需做好一件事,镇定如常,仿佛无事发生,一切只待你表哥归朝。可明白?”
“母后是要——”
元昭明已然会意,将那“秘不发丧”四字死死咽回喉中,却只觉后背阵阵发凉。
若父皇尚在亲自传位,或表哥坐镇朝堂,他皆可安心。可如今父皇骤逝,表哥未归,主少国疑之际,若消息走漏,他们孤儿寡母纵有尊贵之名,难保没有权臣宗室趁机作乱。
倘若此时被迫大封重臣,致使大权旁落,纵使表哥归来,只怕也已回天乏术。
太子与皇后虽身份尊贵,值此剧变却不得不慎。历朝历代在权力交替时发生的臣子逆乱屡见不鲜,此刻再如何谨慎也不为过。
他忽然想到什么,悚然一惊,低呼:“母后,那表哥他——”
郭皇后心中同样忧虑如潮,此刻却必须稳住心神:“只要消息封锁严密便无妨。你表哥身边有精锐护卫,以他的敏睿,即便走漏风声,也定能洞察真相速速回京。”
她握紧太子的手,声音虽轻却笃定,“眼下最危险的,反而是我们母子”
轿辇在低语间已抵达万寿宫。这场足以倾覆朝野的巨变,就在母子二人三言两语间定下了应对之策-
皇城禁军素来只遵皇命,天子之下唯听皇后与太子调遣。
付知戎既是辜砚信重之臣,郭皇后一下轿辇便当即下令:“付将军严守殿门,无本宫手谕,任何人不得进出。”
付知戎神情一凛,肃然拱手:“末将领命!”旋即振臂挥令,迅捷接过万寿宫值守之责。
母子二人并心腹侍卫踏入内殿,宫门即在身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