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霁现在不具备的。
幸好国丧期间禁制夜间生命和谐运动,赵霁趁着这个机会把一堆女人一股脑塞进了后宫距离自己最远的地方,接着去了诸阁,一头扑进了各种文卷之中。首先,他得把官员的部门设置,权责分工搞清楚,在心里有个定数。
再之后,通过许多案卷侧面了解每个人的能力。
他有目的地首先翻阅了积攒下来没有批阅的奏折,了解了一下手下员工之间的关系,和宋朝这个庞大的‘公司’的一些固有顽疾。
此时此刻,赵霁再一次感谢伟大的高考,感谢历史老师不厌其烦地把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失败总结画重点让所有学生背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所有经历过高考的考生都能把这个知识点刻入骨髓,倒背如流。
社畜了这么多年的赵霁,基本对于宋朝的所有知识都来自于平时的百家讲坛和宋朝纪录片以及戏说宋史。
唯有王安石变法这个必背科目是赵霁闭着眼睛都能够默写得出来的。各种历史教材都把王安石变法夸得天花乱坠。似乎阻挠它成功致使它失败的唯一原因就是这变法阻碍了广大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收到了地主们的阻挠,所以它才失败了。
可即便它失败了,但它的影响还在。王安石是赵霁他爹那个时代的,但是那次的变法却对宋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至于经历两任皇帝,到了赵霁这时候,朝堂上都立场分明地分成了两派,各有各的政治主张。
显然,向太后是守旧派,赵霁登基就迫不及待要提拔的韩忠砚就是守旧派的代表。
如果不出意外,韩忠砚上台之后,向太后肯定会出手,扶持守旧派,打压变法派。
以后世眼光看,变法派的主张才是对的。但对错从来都只是后人评说,身处漩涡之中的人都无法评价自己的对错。
这时期的国家畸形地好似四根瘦削的筷子支撑着重达百斤的身体。而筷子就是平民百姓。
早晚有一天,要么就是筷子折断,要么就是筷子磨尖了自己扎向那百斤的身体。
向太后支持守旧,无非就是为了她以及她背后的家族。她无儿无女,就算赵吉是她一手提拔的,可终归赵吉对于她是个外人。只有娘家,才是真正的,她的自己人。而她娘家的利益,又和所有地主阶层的利益紧紧绑在一起,密不可分。
新老的冲突无法避免。
他要在谁都察觉不到的情况下保住新政的官员,何其困难!他是被向太后给生拉硬扯拽上皇位的。向太后拽他上来就是为了让他和向太后一条心。
要是他刚上位就开始打向太后的脸,万一把这个本来没什么野心的女人被气狠了,晚上在床上左右翻了翻身,最后决定干掉碍事的皇帝再扶起来一个,或者干脆宰了皇帝自己来。
那赵霁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
小看谁也不敢小看后宫这些女人!哲宗神宗这两辈,后宫这么多冤魂,到底死于谁的手里。谁也说不清。
想着这些,翻着旧的奏折到了深夜,对比着折子的内容,对于守旧和革新两派在朝堂分别有哪些人心里有了个大致的方向。但具体该怎么做,赵霁心里还是毫无头绪。突然让他一个996的上班族玩利益权衡,简直就是要了他的老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他倒是想像在端王府一样找人商榷。但此时此景却和端王府有天壤之别。
且不说白先生是不是可信,哪怕白先生可信,一个远离朝堂去王府当透明幕僚的人,又能对时局有多精准的分析?
赵霁需要人,但又不知道从哪里去找可以信赖又能力强悍的人。苟住!赵霁自己一个人抠头到深夜,睡前祈祷自己苟苟更健康。
翻身上床,坐到榻上,从怀里拿出小七留下的那本书,根据书的指示,再次盘腿打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