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11 / 34)

经压阵,也早就收到了林冲的信件早有准备。

有家庭者先暂且不说,来源成迷的青壮年被聚集到了一起。

这之后,便有人一直盯着他们。

期间,断断续续从里面抓出了很多四处游走,撺掇,联络,游说此种青年再次抄起兵戈的人。

朝廷这次这一手太邪乎,饶是这些人再如何游说,响应的都不算多。

而人群中响应他们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种师中借着人多眼杂安插进去的朝廷人马。

在俘虏里面安插探子。

这也算是把探子的作用运用到了极致。

那些南王的死士怕是打死都没想到,唯一给他们温暖的,响应他们的那几个人全都是卧底。

内心刚刚升起一丝丝的希望。

立刻就都被连锅端了。

他们主动找上对方,然后又诱骗对方离开,然后他们便一去不复还,被种师中关了起来。

一直到这些南王的人被抓住,眼睛里都是满满的不可思议,以及对对方的控诉。可惜他们的嘴巴都被封住,说不出话来,但是如果眼睛能说话,他们最想说的可能就是——【我这么信任你,你怎么能是卧底!】

人群中肯定有南王的漏网之鱼,这种人抓不干净,种师中也没想一次性就把所有南王的人抓干净。

在简单地把人员分配一遍之后,就开始安顿这些被引出城的灾民。

原本城内的人,会被专人再次带回城内。

只不过这次回城之后,可以在城内自由行走,西边的阵法也被拆了,可以自由出入。

而那些灾民就被带去了利州城早就已经准备好的灾民安置点。

闹得凶的巴州就这么简单地几步,把问题全部解决了。

其他几城也不外如是。

种师中分出三拨人,以林冲为首的第一军负责清场和布阵,以及准备容纳灾民的地方。

他自己的人带着赵霁专门拨下来的物资压阵。

另外一批人负责策应。

整个西南的灾情,就这么轰轰烈烈而起,越演越烈,但是却在盛况几乎到达了高,潮,的同一时刻,突然戛然而止。

伤亡被压到了最低。

灾情之后的重建需要人手。

当地郡府的人也忙碌起来,以工代赈,开始大开口子招募工匠。

一场眼看就要起来的农,民,起,义,眨眼就被化解和消灭。

南王借着这次天灾下了这么多苦功夫,甚至不惜制造舆论。

结果他报以重望的灾民最终还是没能掀起半丝浪花。

这个时期的人们所抱有的愿望总是非常淳朴且极其容易实现的。大多数人都是但凡有口饭吃,就不会愿意过那种把脑袋别再裤腰带上的生活。于是,当灾民们被安置好之后,关于当今陛下仁德圣明的各种歌功颂德就在人群中传开。

或许,不止是整出去灾情之中的人们。

种师中镇压叛乱,期间伤亡里那惊人的两位数很快就通过个别商户传遍周遭。

哪怕是大理段式,都听闻了这次的事情。

这种事情简直闻所闻问。

加上圣上重开科举的传闻传来。

普天之下的文人们立刻就集体颅内高,潮,了。

可能是越没有什么,就越喜欢什么。自古文人写小作文或者写诗,主要题材里面,要么爱将军,要么爱刺客。

种师中这事做得实在是太漂亮了。于是歌颂种师中的文章开始层出不穷。

但是,更多的人透过现象看本质。

种师中是仁将,但是这也是陛下下旨啊!

一时间,歌颂赵霁的诗句和小作文开始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