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25 / 33)

阳城在内南方八城营兵皆被收买,包拯及时发现,戳破南王阴谋的同时,还剿灭了一个巨大的海外走私团伙蝙蝠岛,擒获匪首原随云,清剿各种赃款无数。”

不妥两个字被吞了回去。

赵霁是皇帝,自己给自己干活肯定不图这功绩,自然一股脑都扔到了包拯头上。

于是这短短一句话里面包含着的巨大信息量把朝臣都震住,连惯例的哗然都来不及了。

什么?南王造反?还收买了八城营兵?

嘤——?

这得多大规模!

他们竟然丝毫不知?

而且那个黑不溜秋的黑炭还剿灭了一个走私团伙?!

朝廷苦走私久矣。清剿走私团伙,哪怕只是一个小团伙,都足够朝廷振奋士气的了。

户部是最站不住的。

他们本来就是管钱的,此时听到赵霁说道包拯运钱来充国库,内心小鹿乱撞,仿佛十八怀春少女,羞怯又激动地频频回首。特别想知道那个越看越可爱的小黑炭手里攥着多少钱。

赵霁在庐州,一天之内接了两个向太后的书令。

接着就快马加鞭往回赶。

是以,他都回来呆了一天,庐州和阜阳发生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都还没来得及传回京中。

赵霁带来的实打实就是第一手的消息。

文武百官震惊之余,倒是没有人再跳出来说此时不妥。

平定叛军,清剿走私。

这两项功绩,确实已经足够包拯替代草包皇族.前开封府尹,顺利坐上现开封府尹的位子了。

第108章

赵霁回京的第一个大朝会在这种每个朝臣都对决策有争议的情况下结束了。

下朝赵霁就被二府两院给堵了。

许是赵霁在审理开封府事件的时候, 给韩忠彦递了台阶。韩忠彦这人被向太后提拔起来,是意图通过分散行政权利来稀释章惇手中权柄的一名标准守旧派。虽说政治理念和赵霁格格不入,但这人承赵霁的人情,对待赵霁的态度反而是几个人中最温和的。

和其他人一起堵住赵霁后, 只是不赞同地在后面摇头:“陛下在大朝会决定确实有些不妥。”

赵霁角色代入, 能设想出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激烈反对。此时脾气还算平和:“包拯那里有清剿的蝙蝠岛走私所有即将入库的金银统计, 数量不菲,且高丽的那位公主也正等在宫外,诸位大人若是不信,朕做主先生产一批,将她掌握的东西先在开封售卖。”

这种成本低廉全靠技术和新颖的‘奢侈品’实在是增加财政的快销王中王。

若赵霁是个别的什么身份,大概做这些的时候还想着要不要隐藏一下身份, 可他没有任何斗争就成了‘大宋权力顶端的男人’坐在这个位置上,天下都是他的,他考虑的就不是上面会不会有人来夺他的成果和产业,而是应该提防有没有蛀虫挖他墙角来分羹用以中饱私囊。

这些生意于他而言,挣得所有钱充国库也充私库,理所当然没有遮遮掩掩的道理,毫不避讳。

赵霁说起来道堂堂正正。

在场的人听着却有些都皱起了眉头。

赵霁只想到了‘产权’, ‘分配’这种利益上的问题, 却忽略了思想上的问题。

宋就算产生了资本的萌芽,但萌芽不是参天大树, 它的本质还是封建。而封建从来便是轻商的。

就算每家都有私产去挣钱, 不过谁也不会把这些放在明面上。

再说了,在场诸位大人均都是大宋权利顶峰的弄潮儿,直接言商更是都觉得是在自降身价。

韩忠彦处于人情给足了赵霁的面子没有反驳,章惇稍微有些摸到了陛下的路数没有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