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28 / 29)

不像她戚懿,只是被吕雉安排了过去,连个欢迎仪式也未见有。

但她刚想开口说话,就被侍女雨拉住了。

雨冲她摇了摇头,指了指嘴巴,戚夫人唰的一下就将嘴巴捂了起来。

想起来雨对她的叮嘱,她转身就跑到了人群外——再待下去,她真的控制不住自己了。

戚夫人确实老实了,但还有一个人——卢绾。

这位刘邦的好兄弟也相当不快,与戚夫人所思所想一模一样:他都没捞着个太史令当当,凭什么这个许负能做?

卢绾向来谨慎多疑,又没有主见,除去对刘邦的忠诚,几乎是什么突出的本领也无。

但就是这个忠诚,让他能此时便官至太尉,后来又被封侯。连戚夫人这个宠妾都不能随意进出刘邦的卧室,但是卢绾可以。

他红着脸道:“凭什么她做太史令?侄女也不能太过分了些,她一个小小的术士,你若是想抬举她,给个微末小官便是。”

刘元回头看着刘邦,眼中满是不解:阿翁,为何你的最爱的宠妃与最好的兄弟,都是这样的做派?

什么审美!

卢绾在汉营,一直是这样颅内有疾的存在:他说话一直不过脑子。

甚至卢绾曾经有一个天才的建议——他请求刘邦与西楚霸王单挑。

且不说西楚霸王身长九尺有余,力能扛鼎,又有一身武艺。单单说年龄,那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项羽是个二十多的年轻人。

有任何可比性吗?

卢绾这哪里是建议,他是在教刘邦去送死。

就这,他还没有被认作奸细,难道只是因为刘邦对他的信任吗?

卢绾向来不懂得察言观色,他每说一句话,吕雉的脸色就黑一分。

“难怪这卢绾后来会被陈郗撺掇着谋反,这脑子确实是不清楚。”刘元摇摇头,在心里想着,“他也确实没少惹怒阿母,难怪阿母掌权后他吓成那个德行。”

刘元也不太喜欢卢绾,她小时候就讨厌这个叔父。

每次阿翁生辰,卢绾总要舔着脸来一起过,还叫上他那群狐朋狗友。

吕雉不仅要做刘邦一家人的饭菜,还要把卢绾他们家的也给做了。

他与刘邦感情好,跟着刘邦去咸阳求学,这刘邦好不容易回一次家,卢绾却丝毫不顾及吕雉的感受,拉着刘邦与他继续花天酒地。

甚至动不动二人就要抵足而眠,一副天上地下哥俩最好的模样,留吕雉一个人带俩孩子。

曾经,刘邦给吕雉的妹妹吕媭介绍了卢绾,想拉近关系。

同样是刘邦的兄弟,她没有嫁给刘邦推荐的卢绾,却看上了杀猪卖肉的樊哙。

毕竟樊哙生得十分英武,吕媭就喜欢这样的英雄,而不是卢绾那样放到人堆里都认不出来的。

吕媭的眼光确实独到极了,樊哙为人粗中有细,曾经在刘邦入关中之时就劝谏,后来更是在鸿门宴挺身而出,救了刘邦。

卢绾也曾为此愤愤不平,对吕家有了怨恨。

如今,樊哙已经住了嘴,卢绾却对吕雉的眼神视而不见。

刘元也没给卢绾留面子,她出言打断:“卢绾太尉,既然你对此多有意见,那不如你来举荐一人,就让他与许负同为太史令。就以三月为期,二人比试一番,看看谁文书写得好、谁史书编得好,谁对于典籍、历法更有钻研。”

刘元没有再称呼卢绾为叔父,而是称呼了他的官职。

若是此人够的上太尉,那这便是尊称,如同萧丞相、韩信大将军。但如同卢绾这般的人,她的意思很明显——你就是最名不副实,最被抬举的那个!

“元说得对!不试一试,谁又能知道哪位是对我大汉确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