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26 / 29)

每次在刘邦这里“打劫”,都会让刘元的心情变好。不论是一壶酒,一袋肉干,还是今日这样的一颗夜明珠。

“阿翁,你先前所托,我定会帮你做好。”刘元郑重地承诺,“我会带着韩信与你汇合,你也一定会打败项羽,一统天下。”

刘邦从小就是个人精,旁人说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一眼就看得明白,但他也不在意。

他敢重用韩信,自然也是看得明白,此人对自己全然是真心。甚至,他信韩信这个人,比萧何、张良更多。

对于韩信,他唯一不放心的,便是韩信手中的兵权。但既然他不日便要与刘元结为夫妻,那这层担忧也少了许多。

平日说他能一统天下的大有人在,但如刘元这般坚定之人,他从未见过——哪怕是萧何、张良等人,也全然没有刘元这份坚信。

她相信自己会一统天下,就像相信太阳会升起一般。她是那般自然而然,让人觉得,本就该是这样的。

可他刘季此时也不过是与项羽二分天下罢了。

这便是来自女儿的信任吗?哪怕她说话直了些,又喜欢捉弄人,但她是刘邦的女儿。

刘邦眼中含泪,欣慰地点点头:“元,我刘季有你这个女儿,当真是我的福气。”

刘元表情古怪,她没想到,自己这阿翁是这般的没有下限——对他那帮大臣来这套也就罢了,给自己的亲女儿也来煽情这一套。

她又不是他惺惺作态、把酒言欢要招揽的贤士,受不起汉王这般厚爱。

“阿翁,你正常些。”刘元礼貌微笑,“既然我让你这么有福气,你是不是得再给我点好处?”

刘邦现在一听好处这两个字就犯怵,他若无其事地打了个哈欠,开始赶人:“元,我有些乏了,你没什么事情就先回去吧。”

刘元置若罔闻。

“这次我认真的,你知道许负吗?”刘元眨眨眼,“那许负我见过,有几分本事,我想给她安排个官做。”

“许负……”刘邦想起来了与许负的那次谈话,她说得那些,确实也都应验了几分,“许负是个术士,你想给她安排个什么官?”

“太史令?”刘邦摩挲着下巴,“太史令确实管祭祀,但也还得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

刘邦一脸狐疑:“她一个术士,算算命也就罢了。那编写史书、起草文书、掌管典籍,她能有一样做得来吗?”

第70章

做不来?

且不说许负的才能,刘元已经拿着齐国的案子考校过。她这本事,做个太史令,本就是绰绰有余。

退一步讲,难道刘邦在沛县的这些兄弟们,一开始就都能做得来吗?

小小一个沛县罢了,如何便有这么多人才?

一方面,或许此地是人杰地灵,另一方面,何尝又不是时势造英雄呢?

“你不给她机会,焉知她行与不行,”刘元坚持着,“许负本就是温县县令的女儿,她读书明理,又善于术数,有什么做不得的?”

更何况,眼下的官制最为混乱,各种丞相、假丞相封了一堆,也最容易为许负争取。

刘邦沉默不语,似乎在考虑。他纠结的其实并不是许负的才能,而是她的身份。

毕竟女子为官,此时算个稀奇事,但也并非后面的朝代那般严苛。

吕雉与薄姬又何尝不是一直在处理政务?

刘邦在统一天下后,更是封了许负与她姨母做女侯。

这时候还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没有那些糟粕的思想,更没有对女子那般大的限制——阿母自己就是外戚,以后一样能掌握天下大权。

汉朝是两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