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先收到她们结婚通知的亲友团,赵时余提前两年就将请帖发出去了,通知那俩到时候当伴娘,一定把时间空出来。
李雪婷秒回:-什么?!!!!我错过什么!
于闵:-好,一定。
李雪婷:-老天,我还单着,至今连个对象的影儿都见不到,你们就要结婚了,太不公平了,我好嫉妒。
李雪婷:-恭喜恭喜,我也一定来,天上下刀子我都来。
赵时余:-比心表情包。
最近两人经常和同在锦城的于闵见面,于闵在锦城没什么熟人,有空就到这边坐坐,赵时余开玩笑:“闵闵,你要不转行得了,直接来我家跟着我干。”
于闵说:“好呀,当中医也很好。”
温允问:“你的新店怎么样了,进展如何?”
“还不错,比之前的强点。”于闵汇报,她的新店有赵时余她俩的投资,虽然占比不大,可她们也是唯二的投资人,朋友一起开店比预期的顺遂,没有所谓的矛盾牵扯,赵时余她们只是投着玩的,于闵也是随心做,大家都没啥压力。
新店是火锅店,这年头干餐饮赔本的远比赚钱的多,店的规模不大,最初能开起来,也是她们每次聚餐都蛮纠结该吃什么,本地好吃的店基本都需要排队,麻烦,比较新式的菜她们都不是很喜欢,所以约定着开了这家小店。
偶然的一时兴起回报还挺可观,起初的半年,火锅店的生意一般,除开成本挣钱不算多,都不够她们投进去的成本,真正做起来是在半年后,这家老巷子里的火锅店突然就厚积薄发了,随着积攒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到后面几乎每天下午五点就开始排长队,地方都不够坐。
赵时余不是很在意开店相关,直到收到于闵打来的分红,看清究竟有多少数,她挑挑眉,同温允乐道:“比我们本分上班强,赚头还挺大。”
她们陆续跟着于闵做了一些投资,大多都是小投入,于闵就是天生的生意人,她做生意像她读书一样厉害,干一行行一行,哪哪儿都行,几乎赚多赔少。
由于于闵隔三差五就到赵家,慢慢的,老两口对于闵熟悉起来,当知晓了于闵原生家庭的坎坷,吴云芬叹息,摇摇头,可怜这么懂事能耐的孩子,老人家像对赵时余她们那样待于闵,每次于闵来了,都当自家孩子一样。
春节后,原本在四平县定居养老的张姨也来了锦城,张姨家的孩子也工作了,她的儿女离退休还早,张姨在老家待不住,最终被老两口“返聘”,又到锦城赵时余她们的房子里干起了老行当,来当保姆照顾两人。
这下变成她俩给张姨开工资了,张姨不乐意收钱,本来日常打扫卫生什么的已经有定期的保洁那些,张姨来了只是有空就做做饭,不想做就不做,别的根本没什么活儿,但她们不答应,开的工钱比张姨以前都高。
她们其实不需要照顾了,反倒是家中的两只小猫,不对,现在是大猫了,需要人换水喂食填猫砂。
两只猫有名字了,更胖的那只叫大白,比较胖的是小白,名儿是赵时余取的,她们养了大半年猫才后知后觉猫没有名字,赵时余取名废,沉思了两三天才想出来的名字。
大小白很满意它们的名字,每次有人叫,俩猫尾巴立马竖得高高的,摇摇晃晃就跑上去了。
宠物随主人,大小白也很能吃,什么都爱吃,白水煮鸡胸肉不加别的任何处理方式,它们也吃得香,一点不挑食。
两只猫每天陪着张姨,这儿的日子可比孤老一个人住着有意思多了,张姨天天脸上都带笑,开开心心的。
说来也巧,或许是孽缘,偶然的一次,温允跟着前辈医生到美国交流学习,竟然在那边遇到了赵宁,双方在一场饭局上碰上,那时赵宁身边跟着一个小孩儿,看起来三岁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