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0 / 28)

初一到初七,到赵家做客的亲朋好友就没停过,甭别提周围的街坊邻居了。

每个人上门都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走时不空手,赵家给回礼,也是大包小包地带着走。

赵时余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年这几天,家里会有堆成山的各式礼盒,想吃哪个挑哪个,任选任开,等她挑完了,剩下的家里实在吃不了,放着过期也是糟蹋浪费,才会送给别人。

长大了一年中最热闹的还是这阵子,唯一变化的是,接待客人的大人不再只有老两口,现在赵时余和温允也能帮着招待宾客,可以当家做主了。

许多亲朋温允都还不熟悉,赵时余便带着她挨个儿喊,见一个认一个。

“这是杨二姑。”赵时余说。

“杨二姑。”温允跟着叫人。

“那个是三叔。”

“三叔。”

“秦教授。”

“秦教授。”

悄摸凑温允耳边,赵时余小声对温允介绍:“这个是我家婆以前的学生,今年刚回国,这是第一次来我们家。”

温允不解:“那你怎么认识他?”

“我在家婆的相册上看到过,所以记住了,而且他每年都给家婆发邮件,你没注意,我瞥到了几次。”

赵时余在社交方面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外向,讨喜,任哪个长辈见了都喜欢。

“时余都这么大了,时间过得可真快,我记得第一次过来这边,这孩子还得抱着呢,一点点大,结果现在都比我还高了,这大姑娘,又能耐又厉害,我家的那个要是能有时余的一半都好啊。”客人们总这么恭维,夸起人来天花乱坠,“赵老你们俩可有福气了,后继有人啊,不愁咯。”

别人夸赵时余呢,最高兴的却是老两口,往日一丝不苟的赵良平脸都快笑烂了,老头儿不装深沉了,也觉得自家孙女本事,倍儿长脸,硬是走路腰板都更直了。

“随他吧,他高兴就行。”赵时余对吴云芬说,不让吴云芬拦着赵良平骄傲自得,少有见赵良平乐成那样。

吴云芬好笑:“再不管管他,尾巴都快翘天上了,天天搁人跟前炫耀,真是。”

“那是为我们感到欣慰嘛,蛮好的。”赵时余抱着吴云芬的胳膊,撒娇地摇了摇,“家婆你呢,你为我们骄傲吗?”

吴云芬说:“骄傲。”

赵时余倒上去挨着吴云芬,还像几岁大那会儿一样:“那我们两个以后都留下来陪着你们,好不好?”

吴云芬笑笑,连着说了几个“好”。

这话讲得,她们都是家里的孩子,哪能不好呢。

其实吴云芬和赵良平私下里都商量妥了,等她们毕业了,看她们在哪边发展,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两个老的就跟着她们一块儿,一家人尽量挨近些,相互能有个照应。老两口趁活着,一定会尽其所能给她们铺路,像张姨那般,让后辈更轻松些。

“真的呀,你们愿意跟着我们,跟我和温允?”赵时余有点子意外,没料到老两口想得那么远。

吴云芬颔首:“到时看你们,只是暂时这么定的。”

“那我们还住一起,行不?”

“如果可以的话,那就行。”

赵时余斟酌了下,又试探:“我以后不结婚,也可以吗?”

吴云芬开明,也可能是经历了赵宁的糟烂事,对这方面看得开,点点头:“看你自己。”

“要是温允也不结呢?”

“那是她的选择。”

赵时余大大地抱住吴云芬,欢呼:“家婆你太好了!”

赵时余比赵良平还高兴,吴云芬看不懂她究竟在乐什么,新时代的年轻人跟他们那时候差太远了,老一辈那个年代结不了婚能急死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