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3 / 61)

清穿福运大公主 岳月 171596 字 5天前

来,不然一个个无所事事的,反倒容易四处闹事,还不如从小就培养起来。”

皇帝微微颔首,问道:“这私塾你打算怎么建,是进去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能衔接进入国子监吗?”

如今国子监的生源不算少,多一个渠道,还专门给京城的孩子设立的,对其他各地的生源就颇为不公平了。

云岚就解释道:“皇阿玛,这附属学校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国子监。”

得宽进严出,不然会打破国子监如今生源的平衡,那就不美了。

皇帝听懂了云岚的意思,最优秀的学生,那岂不是只有一个人有资格进入国子监吗?

每年就给一个名额,看起来却也不少了,京城这些高门大户只怕都想把孩子送进这所谓的附属学校里头。

谁不想进国子监,但是各家除了父辈给力,立下功劳,就只有自己优秀,和皇帝特许才能进去。

而且哪怕拼爹拼祖父,家里也只能给一个名额,再多是没有的。

家里孩子多的,只有一个孩子能进国子监,让谁去,也叫家长们很是苦恼。

如今多了一个新的渠道,谁能不心动?

谁都觉得自家孩子十分优秀,不过缺少一个机会,如今机会来了,他们必然要牢牢抓住。

所以要建这个所谓的附属学校,生源压根不用担心,必然会爆满。

反倒有个问题,这私塾能容纳多少人,是什么人都能报名吗?

年龄、学识和出身什么的,都没有限制吗?

脱颖而出,最优秀的那个人又是怎么选拔,皇帝亲自来吗?

云岚说道:“皇阿玛,我觉得三年选拔一次为好,一年选一个就太多了。正好科考也是三年一次,生源也是三年选拔一回的,正好选出的那个人进国子监,也能跟这些各地的生源一起学习了。”

“另外选拔人才不只靠先生们推荐和赞许,该有个标准和章程才是。我认为用考试的法子最好,每个月考一回,年中大考一次,年末再有一次,三年的成绩考校,就能杜绝有人在中间动手脚了。”

只考那么一两次,或者让先生推荐人才,这些中间能动的猫腻实在太多了。

家长们可以私下贿赂先生,得到试卷的题目,又或者让先生们给自家孩子推荐什么的,总之人为的因素实在太多。

但是每个月都要考,半年和一年还要大考,一直考三年。

云岚就不相信,这些家长能每个月都偷试卷来提前得到答案,让孩子每次都能考得好,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次两次还行,足足三年,家长偷得过来吗?

皇帝听得笑笑道:“你这想法不错,每月考核,就能知道学生的进度,先生们也能调整一下。他们还能清楚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薄弱,需要补一补,哪些更擅长,可以继续深造一番。”

“如此一来,因材施教,确实能学习更有小率另外在选拔人才上,更公平公正,也不会担心因为只一两次考试而可能错失人才。”

“还有最后一点,八旗子弟的人数越来越多,上进的人却少。”

云岚是知道,因为刚入关的时候,需要有人上战场,所以皇帝为了安抚八旗子弟,愿意一直养着他们。

如今战事少了,八旗子弟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不需要做什么,就能保证生活,想努力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一下子取消这个福利,八旗子弟很多人估计要活不下去的,也违背了先帝的意思。

但是国库有限,不可能一直无限制养着这么多人。

尤其人数越来越多,国库的进项再多,却也负担越来越重,所以这成了留存的棘手问题了。

皇帝不是不想取消,而是不知道该什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