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递给沈听宜,一边道:“夫人说,这是她找人去北城打听的消息。”
沈听宜将信拆开,逐字逐句看完,里面主要记录的是唐文茵与唐家的事。
唐家是北城的世家大姓,先祖以军功得靖安公爵位,先帝在位期间,与西属发生过几次大战,唐家上一任家主年轻时便上了战场,立下赫赫战功,得以保全侯爵,而在最后一战时,靖安侯却不慎受了重伤,奄奄一息。西属称臣以后,因瑞王薨逝,豫王被立为太子,先帝不愿寒了老将的心,便将太子侧妃的位置留给了唐家女。
先帝驾崩不久,靖安侯也薨了。原本唐家是降爵承袭,靖安侯的嫡子本该是靖安伯,但新帝记着靖安侯的功劳,特意许其爵下一代再降。
先帝下旨为唐家女赐婚时,唐家适龄的姑娘只有唐文茵一人,因而这件“好事”就落在了她头上。可唐文茵,却不是在唐家长大,至于原因——唐夫人当年生下了龙凤胎,可惜的是,弟弟一生下来就没了气,作为姐姐的唐文茵却好好地活了下来,于是被唐夫人迁怒和不喜。
正好这时候,唐家嫁出去的嫡女姜家夫人多年不孕,回家探亲时知道了这件事,找大师算了唐文茵的八字后,发现其八字极好,命中有手足,于是,姜夫人便央着唐家老夫人将唐文茵接到了姜家抚养。
这一养,就是十五年。
知月听着沈听宜读的信,道:“怪不得唐妃娘娘当初对姜御女那样维护呢;也怪不得奴婢总觉得唐妃娘娘和唐夫人的关系有些奇怪呢。”
因为不熟悉,所以格外客气。
沈听宜唏嘘不已,将信叠起来,放进抽屉里。
“去打听一下,唐夫人每次入宫都带了什么。”
“娘娘查这个做什么?”知月不解。
沈听宜保持神秘:“只是想确定一件事。”
唐文茵被送去姜家后这十五年间,唐夫人又生下了一子一女,女儿就是唐家二小姐,与唐文茵不同的是,她颇受唐夫人宠爱,甚至可以说是溺爱,一应待遇,比嫡子还要高。听说是因为唐二小姐长相类母,唐夫人便格外喜欢她。自从唐家迁入长安城,每逢宴会交际,唐夫人都会带着唐二小姐出席,短短几个月,已经结交了不少人。
而这次入宫,也是唐二小姐主动要求的。
“不是,唐二小姐她图什么呀?”知月纳闷极了,掰着手指头道,“唐家是世家,唐大人是靖安侯又得陛下看重,她的亲姐姐还是唐妃娘娘,以这样的家世,想与唐二小姐结亲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她顿了顿,“不是说唐二小姐及笄后,唐家的门槛都要被媒婆踏破了吗?”
沈听宜一哂,手指往书上敲了两下,“大抵是唐二小姐眼光高,都没看上吧。”
“每个人所求的东西不一样,唐二小姐或许是不愿嫁给旁人当正室夫人,庸庸碌碌地过完这一生呢。”
知月怔然:“当正室夫人不好吗?”
好啊,为何不好。
若她有得选择,她也不会自甘轻贱,为人侍妾。
沈听宜意味深长地笑一笑:“寻常人家的正室夫人如何能与陛下的嫔妃相比?”
虽说求娶唐二小姐的也不是什么寻常人家就是了,可在见识到了宫中娘娘们的风光后,她如何甘愿仅仅做一个诰命夫人呢?
这是唐二小姐自己选择的路,不知她以后可会后悔。
*
许是朝政之事得以解决,近来闻褚出入后宫的次数多了起来。
在郑初韫免了后宫嫔妃请安后的第二日,圣驾竟亲自到了凤仪宫。
消息很快在后宫各处弥漫开来:要知道,自万寿节后,不论郑初韫如何去御前请人,帝王都没有见她。
彼时唐文茵正在同沈听宜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