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说木棉跟着主子进了宫,却不知将小姐送去了何处。”
说到这里,她已然泣涕涟涟。
周遭此时一片寂静,大约是在消化这个故事。
沈听宜悄悄看向庆阳大长公主,她却是一脸平静的样子。
而殿中其他的人此时都已经目瞪口呆,闻缨尤甚。她步子不稳地往后退了退,被沈听宜扶住后,才堪堪低喃道:“这可是她的亲孙女……”
闻蕙不慌不忙地道:“一派胡言!”
“这些不过你的一面之词,又有什么证据?你说世子不是齐国公血脉,那他是何人?而你口中的小姐,如今又在何处?”她冷冷一笑,“总不能已经死了吧。”
众人默然不语。
闻褚淡淡道:“大长公主不必心急,且听嬷嬷继续说下去。”
孙嬷嬷有了帝王给的底气,深吸一口气道:“二夫人怀胎六个多月后,大长公主带着二夫人去了国定寺祈福,名为祈福,其实是找了人来相看二夫人所怀胎象是男是女。得知是女胎后,大长公主便想了以子换女的法子。”她停一停,忍着泪光道,“大长公主派人去民间搜寻了几位家世清白却贫寒的孕妇,将人养在外头的宅子,派人仔细照看着。若是二夫人生了男孩,便将她们送回去,若是女孩,便让她们催产,将男孩带到国公府。”
“四年前,奴婢在国定寺遇到了木棉,彼时她是唐太妃身边的婢女,奴婢问了她小姐在何处。她说——”
“当初奴婢没有告诉她小姐的身世,所以木棉将小姐送到了皇宫,并托了人看顾,想来小姐现在正在皇宫吧。”
她抬头,看向闻蕙,一字一句道:“大长公主,除了证据,奴婢还有证人。”
第170章 第 170 章
直到此时此刻,闻蕙的脸色才微有变化。
孙嬷嬷眼中泛着冷光,紧追不舍:“小姐福大命大,有齐国公的庇佑,一定不会死的。大长公主,您呢?您说世子是齐国公的血脉,又有什么证据?”
“奴婢知晓,二公子和夫人都还活着,您说世子是他们的血脉,不妨将他带过来,验一验血脉???”
验亲的方法有很多,最受人所推崇的就是“合血法”。①
所谓合血,顾名思义,便是将认亲之人的两滴血滴入盛着清水的碗中,若是两滴血血相融,则为亲生,不融则没有血缘关系。
当下,闻蕙铁青着脸色没有说话,闻褚却开了口:“众卿家以为如何?”
众人觑着帝王面无表情的脸色,一时犯了难,帝王的意思莫不是相信孙嬷嬷所言?可此事,又与他们有何干?
在场的宗亲虽说是宗亲,可不论辈分还是爵位,都不高——先帝的几个封了亲王的儿子,如今都不在京城,而先帝的兄弟们,活在世上的已经所剩无几,且都不在场。因而他们虽是宗亲,却与皇帝不算亲近。若非如此,每逢宫宴,也不会轮到庆阳大长公主坐在首位了。
而此时,沈钟砚上前道:“回禀陛下,臣以为,不若将孙嬷嬷口中的小姐和赵辞让一同带来吧,齐国公行动不便,就请赵夫人前来。”
言下之意,他是支持滴血验亲的,甚至对齐国公世子的称呼也变成了赵辞让。
闻蕙忍不住乜了眼沈钟砚,心下冷嘲。
他的提议得了帝王的认可,闻褚看向孙嬷嬷,温声:“如你所言,那位小姐是如何模样,唤什么?”
沈听宜垂下了眼睑,不让人看出她脸上的神情。
孙嬷嬷慢慢道:“小姐身上没有胎记,只是下唇中间,有一颗黑痣。小姐入宫后的名字,唤作浮云。”
浮云?
听到这个名字的那一瞬间,知月下意识地瞪大了眼睛,看向了自家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