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他最有名的两个政绩,摊丁入亩稀巴烂,自欺欺人,火耗归公就是个笑话,大家去百度搜一搜就都知道了,此处不再多言。
本文对胤禛这个人物的塑造,确实缺少了火候,因为他的人物塑造是在德亨出京那五年,征服南海开始的。我当时说,海外篇是非常重要的剧情,看似是在写外,实则写朝堂,我当时列了好多个剧情,包括赵拙言去广东给德亨报信。
但大家都不喜欢看,都在问什么时候回京,于是,我就将这部分给砍了。
我当时说,之所以去给德亨传旨的人是赵拙言,而不是其他人,是因为赵拙言是赵昌的干儿子,和德亨算是师兄弟,自请来给德亨传旨,实则是报信,通京中信息。
但隐藏的线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投靠了胤禛,他回京后,会和胤禛汇报德亨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他其实是来替胤禛“看”德亨的,因为胤禛已经开始夺嫡了,他要评估德亨。
如果这一个剧情没有砍掉了,相信胤禛在本文的角色会更丰满许多。他此时的所作所为,也就不会让大家觉着奇怪了,因为,他本就是这样的人。
我也在作话提醒过,在南海时候,大家不要着眼于康熙末年的夺嫡之争,该放眼新朝了,就是在说胤禛。
但是,南海剧情我大肆砍伐了,大家就这么看吧。
以及,本文确实在赶剧情。康熙朝时候,因为要铺设当时的蒙古、西北、北京八旗、民人、西方这样的大环境,所以细写,时间线就拉的很长,这也跟康熙朝很长有关,我写的很爽,大家也看的很乐呵。
但现在,该铺设的都铺设完了,在这个已经形成的环境中只写主干故事,就会简单、快速很多(有小伙伴说是在看大纲,嘻嘻)。
所以,是真的,我在赶剧情,预计本月本文就能完结。
年长者都在老去,死亡是必然现象,除了像是康熙帝这样避无可避的,我一直在避免写死亡,死亡都是遗憾,总是不愉快的。
但从本章开始,德亨身边亲近之人,逝去的人会越来越多,我在写德亨悲伤的时候,眼泪哗啦啦的流,宝宝纸用了一包又一包,大家也要接受啊
说一下雍正帝猝死这个剧情,我原本的计划是细写查嗣庭案,和图书馆开馆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体现一点弘晖朝的“华夷之争”这个大剧情,这是一个复杂且非常难写的剧情,会耗费作者非常大的心血,需要丰沛的精力去创作,但现在,作者很累,心血提不起来,就一笔带过了。
下一章,开始雍正帝死亡倒计时。
第 403 章
在德亨回来之前, 国公府不敢出殡,所以,纳喇氏棺椁, 一直停在正堂。
正堂布置的如冰窖一般,棺材底座和四周墙壁,都堆放了不化的冰鉴、铜鼎和丧器,棺材里撒放了药材, 一切措施都是在保尸身不腐。
棺材板还没有钉上,纳喇氏神色祥和,栩栩如生。
她面容上画了精致的妆容,头上戴着九珠凤冠,身上穿着绣有龙纹的吉服袍,朝珠、璎珞、佛器等俱全。
她是太妃,死后上了尊号,雍正帝下旨, 将丧葬等级提到了贵太妃级别, 一应仪礼规格都是太后、皇后之下最高。
除了棺材内的,棺材外还有太后生前赏赐, 皇后赏赐,和雍正帝特地赏赐,这些都将随她陪葬。
皇后多次亲来祭奠,雍正帝也多次派内大臣来祭奠,弘晖、衍潢、德隆等宗室亲王、贝勒等,都以子侍母来祭奠, 操持内外。
纳喇太妃, 死后极尽哀荣。
多少人羡慕不已, 这位太妃, 这辈子真是活够本儿了。
但这话,没有一个人敢在德亨面前说。
德亨俯在棺材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