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360(24 / 35)

么。

意料之中的,雍正帝端起茶碗,道:“若是将这件差事交给你,你会怎么做?”

德亨:

雍正帝掀了掀眼皮子,问道:“怎么,不想说?”

德亨:“皇上当真想听?”

雍正帝:“当然。”

德亨:“皇上,如果真交给我去做,油印之法一定会下乡入村,乡野郎中间,恐怕会人手一本《赤脚医生手册》。”

雍正帝拧了下眉:“你什么意思?”

德亨解释道:“中国疆域太大了,朝廷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官员派去地方。我会派遣一些官员去到州府教习,然后召集民间乡老和有威望的庶民,去到州府衙门里接受全面培训学习。等学会了,他们再回乡里,教给小民,小民一传十、十传百,才能将真正之法传播开来,小民才会真正得到实惠。

而这个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官员有真才实学,能够教导真正之法,还要将载有真正之法的书册发行乡野民户之家,以便于官员离开之后,乡老、庶民、小民们也能够自行查阅书册学习。”

德亨说的太具体了,雍正帝可以预料到,如果真如德亨所言将之施行下去,那他这个皇帝,恐怕要被小民立长生祠供奉了。

可是

“没有必要将书册发行至乡野民户之家吧?在当地县衙留存一本即可。”

德亨笑了一下。

这声笑明明很纯粹,不带任何嘲讽之意,莫名的,雍正帝就是脸热了一下。

哈,放在官衙,官衙的老爷们怕不是要将之垫桌子底了,他做皇子时候,难道没见过地方官吏的嘴脸吗?

雍正帝轻咳一声,突兀的扭转话题,道:“你说的,乃长久之法,朕要的,是应对眼下之法。”

德亨道:“皇上不妨放出话去,就说建图书馆,不只是用砖瓦木石建一座屋子那么简单,还要懂明算、明法、堪舆、天文等奇才参与修建,若是入京学子中有懂这些的,可毛遂自荐,若没有,那这图书馆也建不成。反正这些读书人也不知道图书馆到底是做什么的,一切都由皇上说了算。”

雍正帝:

我听到了,但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是在趁机选才,是朕想的这个意思吗?

雍正帝仍旧略过此节,问道:“对允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话说的,我对您三哥,能有什么好的建议。

德亨道:“目前来看,诚亲王只是在朝堂上发了一通妄议,咱们不能因为他说了不和之语,就拿他怎么样。所谓的携读书人之势,也只是咱们队图书馆的臆想然后硬加给他的,实际上,他也并没有真的做什么,图书馆,说不定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只是咱们自己将之妖魔化了。也许,入京的士子一心科考夺魁,根本不理会这些呢?”

雍正帝:

朕虽然没有证据,但朕就是觉着你是在糊弄朕。

“难道就这样听之任之?”

德亨:“臣能想到的,都说了,臣没有其他法子了。”

雍正帝垂眸看着手里捧着的茶碗良久,道:“你退下吧。”

允址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最可能做的,就是鼓动士子上请愿书。如果是德亨,德亨就这么做。

对此,德亨提出了两个应对方法。

一个应对眼下之法。多多刊印书籍,发下去,丰富士子们的眼睛见识,士子们看到了眼前的好处,对那个没影的、根本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图书馆也就不感兴趣了。

一个消弭图书馆带来影响的长远之法。将真正的惠民良方教给小民,收拢民心,自有小民替皇帝褒扬美名,就算读书人对皇帝有微词,也会看在民心的份上,说话不会太苛刻。

其实,德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