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350(10 / 32)

一样,管胤禛叫阿玛,管四福晋叫额娘。

就连后来德亨领了去盛京的差事,他也要跟着,再后来德亨去巡视黑龙江,他就去了朝鲜查朝鲜人越界杀人案,这才有了现在朝鲜水稻的后续。

所以,德隆有这样的经历,德亨才说,胤禛若是念旧情,就该按照皇子例,最低封德隆一个贝子。

然,德隆已经不是不经世事的少年郎了,他也不认为,自己理应有这份待遇,就失笑道:“我既不能文,也不能武,就算皇上封了,我也受之有愧。”

德亨拍拍手里的种植笔记,道:“如今你这功劳不是已经有了,贝子,乃至贝勒也不是不可以?”

德隆看着德亨手里的笔记,心下也不禁期待起来,可能,这辈子,他的爵位,就靠着这本他从未想过、重视过的笔记了。

但还是不敢报太多期待,道:“如果皇上能重视最好,若是看不上,那也寻常”

雍正帝当然是重视的,事实上,对龙脉祖地居然能种出这样高质量水稻来,已经不是惊讶,而是震惊了。

继而就是狂喜!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这个皇帝得天庇佑啊!

我爱新觉罗氏,果然是受命于天,天道所钟。

“好,好,好!大善,幸甚,幸甚啊!!”雍正帝哈哈大笑道。

就在刚才,弘晖、德亨、德隆三人,共同题奏了一道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两岸种植朝鲜水稻的奏折,并附上德隆的种植笔记。

德隆送给他的黑龙江米,雍正帝只道了声“你有心了”,就让放去御厨房了,并没有想到这米竟然还有这样曲折的“大”来历。

是以,他仔细听德隆说了经过之后,立即让人将这米拿来细看,也召来朝鲜使臣来认一认,是不是朝鲜稻米,更是将做了十来年老农的允祥和户部专管田亩米粮的官员叫来,看德隆种的米,和他们种的米有什么不同。

更让御膳房将这米蒸了一碗饭、煮了一碗粥来吃,体验与平时吃的米有何不同。

等朝鲜使臣和允祥、户部官员都来了,都确定这米确实是朝鲜稻米之后,雍正帝龙颜大悦!

剩下的,就是派遣官员去黑龙江亲眼确认,这稻米,到底是不是在黑龙江种出来的。

倒不是不相信德隆,要不然他也不会现在就感慨“幸甚”这样的话,只是兹事体大,雍正帝是想在龙脉祖地开荒垦田,表示天佑爱新觉罗皇室的,必须要慎之又慎,必须做到严谨无误,需要派遣官员去详加查看才能昭告天下。

雍正帝道:“朕会派遣盛京户部官员去三江地区勘定地亩,查验你之所说,等有定论,朕会有重赏。”

德隆连忙请命道:“臣请亲去前往三江之地勘察土地,还请皇上准许。”

雍正帝失笑:“你才回京,就又要去关外,舍得你父王母妃吗?”

德隆当然不舍得,他才入京一天,为了准备这封奏折,他都还没回王府拜见过呢,怎么会舍得又要离京?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朝鲜水稻就是凉水稻,南方的大米确实是在东北种不活的,据说是清末朝鲜人向北逃难,带去了朝鲜水稻稻种,从此黑龙江才有了自己的水稻。

第 344 章

德隆不想才回京就又要离京, 但这功劳来之不易,为此,弘晖和德亨两个点灯熬油, 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了奏折和眼下的局面,他不能辜负了兄弟们的好意。

不过是带人去三江地区勘验地亩罢了,又不是去了不回来了。

到时候他带着功劳回京,那才是风光体面呢。

德隆再请命道:“臣向无大才, 为皇上当差,唯勤谨二字,父王母妃定也欣慰臣能为皇上分忧的,还请皇